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生活 > 娱乐 >

《白蛇传·情》:粤剧电影意外破圈(2)

  最终的结果,是影片对剧情的改编并不多,这是张险峰的遗憾之处,“如果以后要做一部好的戏剧电影,剧作上一定要有一个跨越,不能说老拿一个故事讲来讲去。”张险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有限的改编空间中,张险峰改动最大的人物是法海。历史资料中,法海有两种前史,主流的解读,是法海为蛤蟆精化身。而另一种相对小众的观点,认为法海是大鹏金翅鸟。传说中,它每天要吃掉1条大蛇和500条小蛇,其中一只大蛇逃往人间,变为白蛇。大鹏金翅鸟变为法海,来人间追捕白蛇。

  张险峰选择了后一种对法海前史的解读,这主要是出于视觉上的考量。影片中,他将法海的大招,设定为大鹏展翅,与水漫金山的海浪搏击。“整个过程,像蘸着墨汁的毛笔,在水中润开。”张险峰说。

  此外,为了符合电影的观影习惯,张险峰对剧情作出了删减。粤剧版《白蛇传·情》长达两个半小时,而电影版必须删减到90~100分钟。具体删减时,张险峰选择将那些在戏曲中很吸引人,但不符合电影叙事原则的部分删掉。

  剧情改编的限制,却意味着表演上天然的优势。电影版的《白蛇传·情》的演员班底,都来自于同名剧组的粤剧演员。其中白娘子的饰演者曾小敏是广东粤剧院院长,梅花奖和文华奖的获得者,而小青、法海、许仙的饰演者,亦有长达4年出演粤剧《白蛇传·情》的经验。

  剧组正式开机拍摄是在2018年7月。文汝清是影片中许仙的饰演者。在他的经验中,演出电影与演出粤剧有很大不同。一方面,一些情节要用电影而非戏曲的表演方式;另一方面,涉及戏曲的部分,整体上的表演也要更加收敛。“比如在舞台上,眼睛、嘴巴都要张得比较大,在电影中如果还这样,就会不自然。”文汝清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文汝清只有文戏,拍摄中,对于有武戏的演员挑战则更大。张险峰记得,其中最难的一场打戏是“盗仙草”。团队一共拍摄三次。起初,剧组是由按照戏曲武术指导的方式拍摄,呈现的效果更接近舞蹈。之后,又换成电影武术指导拍摄,效果又丧失了戏曲的美感。第三次拍摄时,剧组将戏曲和电影的打斗方式融合在一起,才完成拍摄。

  粤剧电影的冷热历程

  如今,《白蛇传·情》的“出圈”,让很多年轻观众第一次在银幕上见到粤剧电影。但实际上,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其便与戏曲有关。1905年,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便是京剧老生谭鑫培主演的同名京剧片段的记录。

  具体到粤剧电影,则萌芽于1913年。粤剧研究者、《粤剧电影史》的作者罗丽将粤剧电影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萌芽期的粤剧电影尚处于默片时代。1913年,香港华美影片公司借鉴粤剧《庄周蝴蝶梦》的故事,创作了短片《庄子试妻》。除此之外,在默片时代出产的粤剧电影,还有1930年初制作的《左慈戏曹》《客途秋恨》等作品。那时,这些作品并非是完整记录粤剧的舞台表演,而是采用部分粤剧舞台素材,制作成故事片。

  1933年,首部粤剧有声电影《白金龙》在上海首映。彼时,该片在广州、香港、东南亚票房极佳,直接促成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南下香港开设电影分厂,制作粤剧和粤语电影。直到1941年香港沦陷前,共诞生粤剧电影150部,在彼时的香港电影中占比超过三成。但随着香港在1941年被日军占领,此后三年零八个月,粤剧电影生产停滞。

  1945年,日军从香港撤退之后,粤剧电影进入长达20年的繁荣期。这20年间,粤剧电影数量高达944部。这些电影的主要受众,是东南亚地区的广东华侨。而反观内地,这一阶段亦是粤剧电影的发展高峰,1949年之后,出品了《关汉卿》《搜书院》《南国红豆发新枝》等作品,只不过,相比香港,其出品数量仅为沧海一粟。

  “文革”开始之后,内地粤剧电影的生产陷入停滞。与此同时,在香港,一方面由于东南亚国家对香港电影的进口限制,粤剧电影丧失了东南亚这一主要市场。而随着香港广播电视业的兴起,粤剧电影在香港本土亦开始式微。其中1966~1968年,香港每年出品的粤剧电影均为个位数,而1969年直接宣告停产。曾经繁荣一时的粤剧电影,在这时彻底没落。此后的70、80年代,虽然也偶有粤剧电影拍摄,但产量寥寥,亦未再能收获到广泛的共鸣。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