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走进直播间,抖音电商助非遗文化“出圈”(2)
时间:2021-06-23 18:56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我要坚持传承下去,不能在我们这里断了。"在一条抖音短视频里,何红兵讲述了自己如何与东阳竹编结缘,又如何传承竹编文化。 这两年,通过抖音电商,何红兵让更多喜欢竹编文化的粉丝发现他们,也让东阳竹编的生意得以发展。 1875年在杭州"扇子巷"诞生的王星记扇子,与丝绸、龙井茶并称为"杭产三绝"。 但在现代社会,扇子早已不是生活必需品。“要赢得市场,就必须迎合年轻人的喜好,赋予扇子新的生命,让它'活'起来。” 就是以这样的心态,王星记扇子企业掌舵者、非遗传承人孙亚青成为抖音主播。在直播间和小视频里,孙亚青讲述扇面背后的历史文化。比如,扇子起初并非扇风纳凉的工具,而是帝王出巡时遮风挡雨,彰显身份等级的象征。 起初,孙亚青担心新潮互联网平台用不好会对传统文化起到反作用。但很快,"王星记扇孙亚青(奇人匠心)"的抖音直播就有了成果。 2020年开始,孙亚青参与了20多场抖音电商扶持非遗文化的活动,销售额总额高达70多万。现在,王星记扇子已走出国门,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孙亚青说:"在抖音做短视频和直播,我觉得不是在做销售,更多是在文化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中国的传统折扇文化。" 为了让失传800多年的汝瓷卵青釉重现于世,国家级非遗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廷怀花了2000个日夜,失败了1800次。通过一条条短视频,这段艰难摸索的经历被数万抖音网友关注并点赞。 现在,李廷怀有6.2万抖音粉丝,销售汝瓷超300万元,还直接带动了本地手艺人创业。 根据最新《抖音非遗数据报告》,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抖音覆盖率达97.94%,平台上相关视频数量已超过1.4亿,其中,濒危非遗在抖音获赞超1亿次。 目前,已有10位非遗传承人通过抖音电商实现年入百万元,非遗传承人带货总成交额较去年增长15倍。助力地方非遗保护与传承,仅在浙江东阳,抖音电商带动非遗相关就业超过5000人。 在万物皆可直播带货的时代,各大平台通过明星和达人的人设带货已成行业常态,但民间高手、非遗传承人们以强文化属性的独树一帜的存在,为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创造了新内容,亦带出了新商品和模式。 传统非遗文化不但拓展了生存空间,走出了默默无闻的深巷,还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活下去、火起来,也给抖音电商这个电商新兵贴上新标签——从人设带货到文化"创"货。 03 新的人货场:文化、商品和平台三赢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 作为文创产业的一部分,国内的非遗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分布散、产能低、标准化能力差、行业特征弱、产业集中度差是被公认的行业痛点。在这个领域,据说99%的项目属于非企业化运作,很多项目因为缺乏足够的科普和曝光,被湮没在历史的角落里乏人问津。 所以,非遗文化能得以传承,不仅需要作为文化被瞻仰,同时,还可以让非遗传承者和手艺人,获得足够收入,在市场检验和历练下,有机传承文化。 而在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变成当代人乐意消费的新创意和商品上。可以说,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非遗文化、非遗文化商品和平台实现三赢。 短视频和直播让非遗的记录成为日常,也让非遗的触达更加广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为非遗文化内容与消费的对接提供了顺畅的“界面",为平台上的消费者带来更丰富内容和消费体验,带来更繁荣的商业生态。 同时,非遗文化也在的新的平台助力下破圈,让更多人看见,非遗之美被更多人欣赏。当然,非遗文化的更广泛科普和传播,推动产业化,通过经济效益的回报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从刚过去的今年618,直播已从电商们锦上添花的点缀进化成标准配置。短视频和电商直播开始步入主流电商和消费形式。而契合新消费品味,助力传统文化,成为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作为新晋电商玩家破局的新路。 本栏目下所有稿件均由第三方平台提供,所发布信息内容的准确性由原内容提供者独立承担完全责任。北方网刊登此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中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方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