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陆》:一座关于和平的纪念碑(2)
时间:2021-06-25 11:18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以色列法律顾问认为犹太国家寻求的是承认其存在的合法性,而巴解组织财政部长则坚持要求对方接受巴解组织作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官方声音。根本的分歧仍然是:一方认为他们在自愿缩小自己的国土面积,而另一方则坚持认为他们只是在归还,而不是放弃曾属于他们的东西。要想厘清这个至今都难以破解的僵局,需详细分析双方的种种选择和决定,也需找寻各自精心编织的外交织锦上的裂痕。这样的任务即便是全景式的纪录片也都难以完成,更何况区区一部两小时左右的剧情片。《奥斯陆》因种种原因遭人诟病,如略过巴勒斯坦人的起义原因,回避以色列控制加沙地带的经过,呈现以色列士兵的生存状态,而被其杀害的巴勒斯坦少年却湮没无闻。有人甚至根据西方对近期以巴冲突的新闻报道偏向于淡化以色列军队造成数百名巴勒斯坦人(包括几十名儿童)伤亡的事实,认定这部影片犹如一个预先设定故事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这部电影对巴以和谈的描述却是引人入胜和发人深省的。它强调了一个事实,即,导致冲突的种种因素因战争、殖民主义和大屠杀而进一步激化。它给予人们一种希望,即,就算是世界上最不可调和的局面,也可以通过谈判获得相对圆满的解决;它也凸显了一种观点,即,和谈的成功是各方合力的成就,而不是某种力量主宰下的结果。这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殖民主义思维,而且也说明了行动主义应该有的一切。它给置身事外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细微的信息,即,他们的作用是支持、促进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缓和局势。整体而言,由于没有对关键问题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电影《奥斯陆》相较五年前的同名戏剧并没有出色很多。影片中乌里对艾哈迈德说:“我们的人民生活在过去。让我们找到一种活在当下的方法。”但是怎么做呢?《奥斯陆》没有给出答案。 【编辑:陈海峰】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觉醒年代》的烟火气
- 下一篇:演完李侠,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