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新的六个“为什么”拍出新意勾连年轻观众(2)
时间:2021-06-30 04: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黄建新表示,毛泽东跑步在片中有象征意义,有美学因素,“毛泽东一辈子都在追寻马克思主义精神,他的心胸那么宽广,我们怎么样展现?通过跑步这样的小细节能够进入他的世界,让电影进入到一种情绪段落。他跑步时配什么样的音乐,跑动步幅,一分钟多少步,加在一起可以跟我们看电影的心理律动合一,这是计算过的。升到多少格,跑到什么程度,用多少景别拍,配什么音乐能够让观众心理产生共振,激活观众心理的潜意识,观众有瞬间爆发的联想,观众对情绪的联想,会给你增加无限内容进去,这就是电影的方法。” 为什么电影没有按时间顺序讲故事? 黄建新表示,没有按照物理的线性时间观去拍《1921》,是他特别想做的。“全世界的现代电影倾向于视角是任意转换的,不停在一个客观视角,一会儿进入这个主观的世界,一会儿进入那个,这是年轻观众特别容易跟随的东西。这次拍《1921》我们就说可以这样。” 此外,黄建新认为人们的记忆,以及心理的叙述,也经常比物理时间排序乱,“因为里面包含着情感因素,或者是你关注度的因素要高于物理时间。打破物理时间拍摄的最大危险,是你跳跃以后,观众接不上就会出现问题,但我认为现在新的一代观众应该不会有问题。” 于是,黄建新就在《1921》里大胆尝试了一下,例如,开头陈独秀的一段就用了6个时空。黄建新认为,这样可能会给电影带来一点新鲜的感觉,不会让观众觉得冗长、老套,“你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你所用6个时空创造的核心人物身上,这些都是从那派生出来的,焦点会下意识聚集。我们把这个段落剪出来给大家看,所有人都没有产生疑问,我就觉得《1921》可以使用这样的方式。” 为什么如此极致地追求细节? 在黄建新看来,细节就是确信度。“如果你细节都是错的,大家会觉得你乱编。另外,电影的细节尤为重要,它是通道,它有的时候是情感通道,有时候是叙事通道,有时候是交流通道。” 于是,剧组为了找“一大”开会的花瓶就找了700多个,镜头中是否符合年轻学生脸的标准也被认真考虑:“眼神不像,没有青春激扬的生命和单纯感不行。” 剧组还在车墩影视基地1:1地复原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博文女校等场景。黄建新要求精细得一砖一瓦都要原汁原味地复建出来,让演员和观众立刻有一种沉浸感。 黄建新表示,在所有细节中最重要的叫“戏剧性细节”。“这个细节会影响人们的情感和左右情节的发展,是我们要特别下功夫的细节。比如,有一段戏是李达跟国际代表见面以后,因为看法不同有冲突,他回到阳台,在整理思绪,抽烟划火柴时突然发现这个火柴是日本制造的。这样一个细节的强调,你就会立刻感觉到李达的心情,他觉得很悲哀,‘我去烧日货,火柴是日本制造的,我们连火柴都没有’,这个细节就交代了很多事。” 影片将于7月1日上映,黄建新对《1921》的这番苦心与匠心,观众能否理解?黄建新坦言只能交给市场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