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解读《扫黑风暴》幕后创作密码
时间:2021-08-26 01:4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由孙红雷、张艺兴、刘奕君领衔主演,吴越、王志飞、刘之冰、吴晓亮主演的《扫黑风暴》无疑是今年暑期档话题度和热播度最高的剧集。作为一部中央政法委指导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致敬之作,《扫黑风暴》打破的不仅是国剧同类题材天花板,还有对真实案件的艺术加工创作、群像角色、风格化表现的大胆尝试。换言之,一个主旋律的命题作文是如何转化为高度商业化、类型化作品的? 目前《扫黑风暴》剧情更新大半,乌云压境的绿藤市终于看到一线曙光,北京青年报就观众最关心的问题,采访导演五百、总制片人李尔云、另一总制片人黄星,请主创解读该剧幕后的创作密码。 专业指导 湖南政法委24小时在线回复 该剧由中央政法委直接指导,题材取材自全国扫黑办真实案件。中央政法委全程参与创作,而非像一般电视剧那样,拍完了相关主管部门再来看全片、审片,提出各种修改意见。总制片人李尔云透露,从剧本阶段到拍摄,政法委负责这个项目的团队始终和剧组密切沟通。他们授权给剧组可以查看所有相关案件的文档, 警察、检察院派人陪同编剧去实地采风。开机前围读剧本也全程参加,拍摄中定期去剧组看顺剪的素材,有问题马上提出调整。 该剧在湖南拍摄,湖南政法委给剧组提供了专业指导,24小时在线回复包括办案程序、话术、级别称呼等专业性问题的咨询。 总制片人黄星强调,《扫黑风暴》目前的呈现面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管部门指导思路的转变:既要完成向扫黑英雄致敬的最高使命,同时也要符合一部影视剧本身的逻辑,兼顾市场性、商业性,特别是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受众的宽度,“某些程度上,政法委跟我们商业平台、影视出品公司的出发点还是蛮一致的”。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扫黑剧的创作土壤可谓既宽阔又狭窄,即便是获得政法委背书,可以放开手脚去改编大案要案,如何将真实案件中敏感的部分恰当地表现出来,如何做到不用讲道理唱高调也能使正义得到酣畅淋漓的宣泄,对合作双方都是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也是共同的攻坚目标。 创作困境 为什么会是“逼死自己”的过程? 由于题材限制,扫黑剧长期以来属于市场上的稀缺品种,通常两三年出一部作品,题材本身占尽优势。因此,有人认为《扫黑风暴》能成为“爆款”是因为在创作上先天获得更大空间,特别是全国扫黑办“开放”大量真实案件作为素材,孙小果案、湖南文烈宏涉黑案、海南黄鸿发案等造成全国轰动的案件本身对市场就是极大刺激。 但是,在导演五百看来,“真实案件”这样的先天“优势”恰恰是整个作品最大的困难所在。真实事件的确精彩有冲击力,但真实展现的哪些部分是最有效的?这个作品要用什么风格的影像表现真实?呈现的真实是否是观众认知中可接收到的真实?因此整个团队的创作不断推翻和重建,始终在一种“逼死自己”的状态下艰难推进。 在前期看了大量的卷宗和审讯的视频后,主创决定把案件拆散用碎片的细节放入故事主线,不能是纪录式的表达,也不能过度戏剧化地描述罪案,这个“合理的真实性”是创作过程中一直在反复讨论的。“剧本开发过程是极致焦灼的,几个案件打散揉碎了联系在一起使得我们剧中的线索极其繁复,要保证剧情逻辑和人物线索的顺畅对我们是一种考验。” 五百透露,在真实的审讯视频中看到一个人从审讯开始一周后满头黑发中就有一捋白发,一个月之后有一半的头发已经白了,三个月之后头发就全变白了。这个真实的冲击力当时就震撼了主创们,五百把他套用到了董区长的身上。演员们也都主动要求下到基层去体验,吴越饰演副局长贺芸,就提前找了一个真正的女副局长跟在她身边,了解女警察局长工作、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最终让表演无限接近真实。 主要角色 看到“扫黑”就想到孙红雷 近年孙红雷已经偏离早期的“人狠话少”人设,这次为何选他来演李成阳呢? 总制片人李尔云透露,立项之初,看到“扫黑”二字就想到了孙红雷,希望“刘华强”能够再回来,也相信市场对孙红雷回归刑侦题材的期待。孙红雷本身对剧本非常重视。看到最终版本后,他也觉得想象空间很大,与市面上的同类题材非常不同。在拍摄中跟导演交流了很多想法。 细节处理 演员搭配既要气质契合,又要有新鲜感 大江的保温杯,胡所长的血压计,作为一个群像戏,这部戏很多角色都单独上了热搜,这些细节创作是怎样完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