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力打破规则 力度持续加码(2)
时间:2021-08-31 10:3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2017年、2018年,明星出演一部电视剧、综艺节目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片酬引发大众关注。几大平台和制作公司率先发布《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提出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随后,娱乐圈最严税费政策来临,2018年9月,娱乐行业最新税务规定实行,终止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征收方式将改为查账征收,并要求影视工作室45天内,按照定额终止前执行期内每月实际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分月汇总申报,未按规定期限如实申报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将依法处理。明星逃税将无处可逃。 一系列整顿和连锁反应之下,也是2018年,娱乐圈迎来最严“薪酬令”。2018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遏制追星炒星等不良倾向,规定每部电视剧、网络剧全部演员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情况需向所属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综艺节目执行同样的片酬比例。同时,更严限薪标准出台,单期节目单人片酬不超过80万元,常驻嘉宾一季节目总片酬不超过1000万,从此,明星参加综艺450万元/天、4800万元/季、240万元/期等天价片酬得到遏制。 税改风波之后,主管部门针对娱乐行业的限薪令密集出台。2018年12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升级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19年2月开始,重点网络影视剧(包括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开始制作前,要由制作机构登录“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登记节目名称、题材类型、内容概要、制作预算等规划信息。制作机构还需将节目拟播出平台、实际投资、演员片酬等相关信息备案,再送审获得备案号。在影视剧、综艺节目片酬限令出台之后,主管部门力争从制作源头严控片酬。 2020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内容涵盖完善申报备案公示、反对内容“注水”、演员片酬比例等内容,引导规范电视剧行业。通知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剧集创作,再次强调限制演员片酬比例,要求全部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 郑爽事件爆出后,网友期待明星“限薪令”规定能更严格落地,因为明星主观故意偷逃税款,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明星社会影响力大,示范效应明显,逃税漏税损害法律秩序,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破除“唯流量论” 组合拳整治畸形饭圈 在不少专家看来,不管是影视剧还是选秀综艺节目,只要内容生产依然围绕流量明星来展开,娱乐圈的一切弊病将无从根治。因为在“唯流量”的歪风下,隐形天价片酬依旧存在,优质内容、优秀演员被严重挤压,“数据注水”“数据造假”屡禁不止……同时“唯流量”之下饭圈造谣攻击、网络暴力、互相拉踩、挑动对立、干扰舆论等乱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唯流量”“唯数据”造就的饭圈追星乱象早已积重难返、病入膏肓,主管部门对饭圈、“唯流量论”的整治早就开始,最近更是多部门打出组合拳,欲彻底终结畸形饭圈文化。 2018年“选秀元年”以来,养成明星风行,粉丝经济崛起,但粉丝经济与生俱来的却是各种弊端。随着“101粉丝集资超4000万”“组织者卷款跑路喜提海景房”的负面新闻被曝光,选秀综艺在选秀元年就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2018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史上最严限秀令,从创作源头整治综艺市场乱象,《关于做好暑期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组织专家从主题立意、价值导向、思想内涵、环节设置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共同努力营造暑期健康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