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故事吸引世界观众(逐梦40年)(2)
时间:2019-03-05 03:09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2010年后,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起飞,反映当代生活的剧情片如《心花路放》《港囧》等后来居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近五六年来,中国电影大大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北美院线上映并进入前700名票房的电影有25部之多,相当于此前30多年的总和。其中主旋律或动作片如《湄公河行动》《战狼Ⅱ》《红海行动》等悉数进入北美市场。 从票房纪录看,1980年至今在北美票房最高的10部华语影片中有8部是武侠/功夫片。艺术电影也表现不俗,因为进入前20名的电影中除去武侠/功夫片,就是张艺谋、李安、陈凯歌等人的艺术电影。以张艺谋最早进入北美院线的《菊豆》为例,票房198万美元,是当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的第一名。它比今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第二名《唐人街探案2》在北美的票房还略多一点,并且至今仍保持1980年以来北美华语票房第二十一名的纪录(《唐人街探案2》为第二十二名)。 就整体而言,与世界以及亚洲(如日本、韩国和印度)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电影和华语片在北美票房市场上表现相当出色。1980年至今进入北美的全部外语片票房排行榜前10名的影片中有4部中国影片,分别是《卧虎藏龙》《英雄》《长城》和《霍元甲》。剩下的6部分别来自意大利、法国等。今天,美国外语片票房排名第一的仍是李安的《卧虎藏龙》,近1.3亿美元;第三名是张艺谋的《英雄》,近5400万美元;第四名是张艺谋的《长城》,4554万美元。 中国电影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时有突出的票房成绩。据国内媒体报道,2017中国电影本土票房冠军《战狼Ⅱ》,在北美、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40多条院线海外总票房760万美元,创造了年度华语片海外发行的票房纪录。 努力实现 “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走出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走出去”成绩巨大,但也要警惕对于票房数字的过度迷信。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必须要有扎实的内容,必须要有对电影艺术的不断探寻。未来,中国电影要“走出去”,不但是“中国产品”走出去,更要实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走出去。从这点看,中国电影“走出去”如何从量的粗放型发展到质与量的共同提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和海外商业院线发行的中国电影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标准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积极或较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第二种是一般性地展示了中国元素和故事,有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关注中国。目前,第二种影片占大多数,且票房较好;第一种影片应是未来中国电影努力的方向。 电影创作者要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民族传统中汲取精华,提炼和融合为影片的中国元素。比如,中国的功夫电影不但在北美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在欧洲、非洲和亚洲都受到热烈欢迎。一些艺术电影取材自当代生活,反映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当代生活的多姿多彩,如《洗澡》《生活秀》等。 中国电影在展示中国元素的同时,更要努力传播中国精神,特别是传播当代与时俱进的中国形象。名列2018年海外票房前列的《红海行动》以反恐和撤侨为中心情节,生动刻画出当代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创新性地运用军事动作片的元素,大大提高了影片视觉观赏性。类似影片还有《战狼Ⅱ》《湄公河行动》等,这些影片巧妙地汲取了类型片的叙事手法和视听元素,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有益经验,也启示着创作者:要以独特中国元素的电影吸引全球观众,语言并不是障碍,最重要的是创新内容与故事的呈现和讲述方式,力求引起更广范围的情感共鸣。 同时,中国电影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也可借助于国家战略的东风。“一带一路”给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与广阔空间,电影创作者也可主动作为,更有效地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升电影产业发展,克服文化差异、开拓发行放映渠道、加快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为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制图:蔡华伟 返回目录 下一篇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