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阶段的修道院灵性运动)
牐第一时期:教会内部的禁欲主义运动
牐犝庖皇逼冢大体上都是教会生活中追求禁欲主义的灵性运动,但是因组织性的禁欲生活还没具体化,可以称其为教会内部的隐修生活。这种运动大体出现在尼西亚会议之前,特别是在圣职人员中掀起来的,也称为半修道士。这时期的代表人物为奥利金,他为追求禁欲生活自己阉割取缔性功能。
牐第二时期:个人禁欲主义隐修运动(Anchoretism)
牐犝庵衷硕是四世纪初掀起,而且可以说这时期禁欲主义成为固定的,永久的形态。这种运动追求在外形上与世界分离,以以利亚,施洗约翰为榜样努力效法施洗约翰穿骆驼衣服,吃蝗虫,野蜜,在旷野上生活。他们的衣服是小衬衫和野生动物的皮,他们的食物是面包和盐,他们的家是地洞,并且他们下功夫在祈祷,默想和赞美,与撒但的势力争战上。
牐犝庵稚活方式是由帝伯的保罗(Paul of Thebes)和圣安东尼(St. Anthony)发动的。在东方教会中得到广泛发展,而西方教会方面否认其现实性,没多少人参加,尤其对女性根本不适应。埃及的隐修者中有萨勒百特斯(the Sarabaites),叙利亚有雷摩波斯(the Rhemoboths)等,他们至少有两三名一起生活。
牐犝庖皇逼诘拇表人物为圣安东尼(A.D.250-356)。他在泉水旁或在树下过隐修生活长达九十年之久。他天性安静,喜爱默想,好深思,藐视高等学问,对希腊文化和世俗科学莫不关心,只是热衷于学习圣经、记圣经,而记忆就是他的图书馆。
牐犓自从听了上帝的声音后,将三百亩的土地卖掉,除了只给妹妹留下的一部分以外,其余的都用于贫困人的福祉上了。他远离教会的中心和周边地区,每周禁食两天到五天,如果吃饭也是每天一顿,而且只是面包,盐和水而已,决不沾葡萄酒和肉食。
牐犓作为亚大纳西的朋友,认为阿里乌(Arius)否认基督教神性的行为比撒但更恶。他于一百零五岁时,微笑着离开人世。至去世之前,他的视力仍很好,牙也整齐健康。他那孩童般的谦逊,令人尊敬的单纯,虽没有高深的学问,但在那时期教会中他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
牐犖髅(Simeon Stylites),每周一天仅仅是周日进餐一次,四旬节期间连续禁食四十天。他曾隐瞒着苦修于深山,但并不满足于此,后来在安提阿东部,立了一个柱子,在那儿度过了三十六个春秋(A.D.423-450)。
牐牽始,他自己立了六肘高的柱子。第二次是十二肘,第三次是二十二肘。最后一次竟达四十肘,是人们为他建立的。柱顶面积仅三英尺,食物是门徒们从梯子送上的。他既不能躺卧,也不能坐,只能站立或驱身向神虔诚敬拜。
牐犚蛭为了禁食敬拜,他的头触到脚面。旁观者数过他以这样的姿势敬拜神的次数,达2044次。他衣着野兽皮,颈带铁链,圣餐也是在柱子上接受。他经历过太阳光的酷暑,受过漂泊大雨的洗礼,常常被深夜的露雨打湿过,经受过狂风暴雨的怒吼。
牐犖髅盼了单单期待永远的上天的赏赐,甘愿每天都过死与殉道的禁欲生活。他每天向旁观者讲两次悔改之道,使上千名的外邦人悔改,甚至向王也传讲神的训诫。
牐犓去世前,不单单基督徒就连异教徒也来瞻仰他。波斯国王、皇帝德奥多西乌斯二世(TheodosiusII)、利奥(Leo)、马西昂(Marcian)等都聆听过他的教导与祝福。并且,也使病人得医治,行了许多神迹。
牐犜诙方教会里,如此在柱子上潜修的修士有但以理(Daniel:A.D.490年死亡),西门(Symeon The Younger:A.D.592年死亡)等人。这修行方法延续到十二世纪, 但西方教会只有一人效法此修行方式,后来被主教禁止而进入了修道院。
牐第三时期:集体隐修运动(Ceonobitism,Clister)
牐犚话憷此担这也被看作是修道院运动的开端,起源于埃及,学于艾赛尼派共同体。东方教会由圣帕科米乌(St. Pachomius),圣巴西勒(St. Basil)等人开创,而西方教会由圣亚大纳西(St. Athanasius)和圣本尼狄克(St. Benedict)开创。
牐犑ヅ量泼孜(A.D.292-379)从同龄隐修人巴勒盟(Palemon)那里学习了达到完全的生活。巴勒盟只吃面包和盐,不沾葡萄酒和油,几乎半个夜晚歌唱诗篇,默想圣经话语。帕科米乌作为巴勒盟的门徒,有时跟着巴勒盟熬夜,一同生活了几年。
牐燗.D.325年帕科米乌组织了修道士的集会,受天使的指导制定了严格的规则。结合农务,织布,编筐等劳动进行灵性训练,不单为自己活着,还注重济贫救伤。
牐犓去世前建立了八个或九个修道院,有修士近三千名,一个世纪后增长至五万名。他还为妹妹建立了女修道院。
牐牭是东方教会伟大的神学家,三位一体论和圣灵论的大师该撒利亚的巴西勒反对过分的禁欲主义,而系统地制定了爱和侍奉、劳动、祈祷和读经等修道院规则。
牐犃硪环矫妫北方教会修道院运动也开始渐渐兴起。通过七次漂流生活目睹东方教会修道院返回故里的圣亚大纳修斯将此运动介绍给西方教会,使圣哲罗姆(St. Jerome)、圣安布罗斯(St. Ambrose)、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等都受其影响。
牐第四时期:修道院组织运动
牐牽创西方教会正规修道院运动的是圣本尼狄克。他在蒙特卡西诺( Monte Cassino)建立了修道院(A.D.529),协调了教会与修道院之间的隔距,制定了合理的禁欲生活规则。
牐牬哟苏规的修道院得以组织起来。圣本尼狄克创建的本尼狄尼修会(Benedictine),圣多米尼克创立的多明我修会(Domincan),由圣法兰西斯(St. France)创建的法兰西修会(Franciscan)等陆续出现了。
牐(尾言)
牐犎梦颐撬伎家幌抡庵中薜涝悍绞降牧樾栽硕给我们的鉴借是什么呢?有以下四点。
牐牭谝唬是渴慕纯正的使徒生活。他们丢弃世上所有的欲望与珍爱,单单努力效法跟随耶稣的使徒们。所以修道院的三个誓约是甘于贫困、甘于独身(不结婚)、甘于服从,即热切追求以贫困、纯洁、单纯的心与基督联合,成为遵从基督命令的使徒。
牐牭诙,是追求完全的成圣。这种修道院方式的灵性运动的意义,在于他不是从西方教会开始,而是从东方教会的传统开始。西方教会以逻辑和理性为基础,而东方教会则以感性和灵性为基础,西方教会强调神与人的本质区别和神的超越性,而东方教会则重视人与神之联合,即人的神性化(Divinization)。换句话说热衷于效法基督,参与神的品格,而且追求通过循序渐进的成圣过程最终达到完全。并且东方教会通过强调人的自由意志,把焦点放在完全成圣过程中人的参与(impartation)。人作为参与者与神共同完成救恩,而现代教会却需要这种灵性。
牐牭谌,是强调持续的灵性训练。通过祈祷、默想、读经、禁食追求灵里面的喜乐,自由的乐园和与神美好的交通。缺乏灵性训练的实践(praxis)的现代基督徒应当跟他们效法学习的。我们应当为省察自己的灵性状态而祈祷,默想和读经,并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单独的灵修时间,而且在社会里的实践当中,通过训练和爱的行动来发挥出自己的灵性。应当不懈地坚持省察和行动的实践(praxis)。
牐牭谒模还要指出极端的禁欲主义的问题。成圣指的是与世俗生活的分离,即追求敬虔与圣洁,因人的罪行需要这种成圣。但是不可过分追求禁欲主义、厌世主义、逃避现实主义。成圣从消极的意义上说是圣别(守独身)(holistic),但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是通过参与社会,参与历史来体现爱(incarnational)。所以,耶稣也说过真正的敬虔是不仅守住自己不被世俗所侵蚀,而且更需要看顾孤儿寡母的现实的爱。
牐(讨论题目)
牐犗执中国的基督徒应当追求怎样有意义的圣灵运动?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信仰状态在灵里冷漠无力呢?
〖 第二节 信经的形成过程 〗
(引言)
牐牫跗诮袒嵝啪形成过程的最大论争是,围绕着耶稣是谁,圣灵是谁及三位一体的同一性与多样性,即三位一体是什么的问题。这种问题不是单纯的形而上学、哲学式的论争对象,而是在提出人如何得到救恩(救恩论)、教会的本质和机能是什么(教会论)、以及历史的终末和天国是什么(末世论)等问题的时候出现的教会现实中的活神学(Living Theology)课题。
牐牷痪浠八担初期教会信经的目的不在于把我们束缚于教义的教义化(dogmatize),而在于寻求基督徒生活的灵活化(vivifying)。使徒信经不是将难以理解的文字教义象鹦鹉学舌般说来的,而应是圣灵在我们里面与我们的灵一同来宣告的充满确信的话语。
牐牫跗诮袒岬男啪形成之多样性、复杂的事件和神学立场,在这儿不能一一举例,而简单地将其中核心部分介绍的话,可分两大阶段。一是至A.D.325年的尼西亚会议为止,二阶段是到A.D.451年的卡尔西顿会议为止。
牐1. 到尼西亚会议为止(A.D.325年)
牐犚杂烫人为中心的伊便尼派(Ebionites)强调作为人的耶稣在受洗时成为神的义子(Adoptionism),主张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时义子的因素消失,而只是作为普通人死了,即强调耶稣的人性而非神性。因将耶稣看为义子,所以可能导致耶稣被理解为从属于神的存在。
牐牭是以使徒约翰为代表的初期教会使徒们所攻击的灵知主义,是否认耶稣肉身来到人世的极端论。灵是圣洁的,是善的;肉体是恶的,肮脏的;耶稣怎么能穿戴世俗的身体来到人世间呢,因而主张来到世上的是灵。
牐犃橹主义相信耶稣披戴假的肉体,而被叫做幻影论(Decetism)。此灵知主义(Gnosticism)不相信身体复活,强调灵魂不灭,即无视耶稣人性,只是强调耶稣的神性的异端思想。
牐犐裱Ъ野吕金(Origen)虽然是位在神学上留下许多贡献的教父,但是却认为耶稣是第二位神(ζευτηρο? Θεο?),陷入了耶稣是从属于圣父的存在之从属论(Subordinationism)。跟嗣子论一起从属论算是开辟了类似本质论(耶稣与圣父神的本性不同,而是相似的主张)。
牐牥⒗镂(Arius)与安提阿学派的犹西比乌(Eusebius)主教(尼科米底亚教区,给君士坦丁大帝施洗的主教)一起主张耶稣基督的神性与上帝的神性不同,而是类似的(homoiousious:ομοιουσιο?),并且认为耶稣基督不是永恒的,即否认其永恒性。并且不是存在于创世以前,即否认了先在性(preexistence),将耶稣理解为是创造物中最优秀的存在。这被称为类似本质论。
牐牰源颂粽蕉登场的同一本质论(homoousios:ομοουσιο?)认为耶稣基督的神性与圣父的神性是同一的,因而强调他是无罪的救赎主(Redeemer)。这是由亚历山大的主教亚历山大(Alexander)的主张,被亚大纳西继承发展,成为尼西亚信经。
牐犓以,为了在政治上达到罗马和平和统一的目的,在君士坦丁大帝召集的尼西亚会议(A.D.325)上,阿里乌的类似本质论被废止,而亚历山大和亚大纳西的同一本质论获得胜利。从此宣告耶稣基督是完全的神(vere Deus)、完全的人(vere Homo),承认因他的恩典得以赎罪,他是我们当敬拜和赞美的永远之神。
牐2. 到卡西顿会议为止(A.D 451)
牐犜是奥利金的门徒的加巴道西学派(Cappadochian school)的三位神学家,即尼斯的格列高利(St. Gregory of Nyssa),该撒利亚的巴西勒(St. Basilot of Cassarea)和纳西昂的格列高利(St. Gregory of Nazanzus)倾向于亚大纳亚的同一本质论。他们作为使用希腊语的教父,是形成东方教会传统的神学家们。他们为基督教的圣灵论和三位一体的决定性确立上作了伟大的贡献。
牐犓们争论的对象是马其顿学派(Macedonian school),即也被称诽谤圣灵党派。他们将圣灵解释为能源、能力、感化道德的能力等物质性的,而不是神的人格。如此,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主张圣灵类似本质论的人。
牐犖对抗这种学说,加巴道西学派不仅强调基督,而且强调圣灵具有与上帝同等的同一本质的一位,主张在位格上圣父、圣子、圣灵都具有同等性(equality)。最终,他们使用三位虽具有一个本质(μια ουσια),但有三种存在形态、三个位格、三种作工(τρει? υποστασει?)的新用语“μια ουσια”和“Τρει? υπστασει?”,即他们用这两个词语确定三位一体,成了大神学家。
牐犓以他们认为圣父是自有永有的,圣子是永远出生的一位,圣灵是永远出来的一位,而且圣灵与其他两位(圣父,圣子)一样接收我们的敬拜,听我们的祷告,是我们信仰的对象。
牐犠钪眨在第二次普世教会公会义(equmenical),即君士坦丁堡会议中马其顿学派(Macaclonian School)被定为异端,而加巴道西学派的圣灵同一本质论和三位一体论被确立为正统教义。
牐牸影偷牢餮派虽然强调圣灵由圣父而来,但没解释圣灵也从圣子而来(filioque),因此他们的解释成为东方教会圣灵论的传统。然而圣灵也出于圣子的奥古斯丁的解释成为西方教会圣灵流出说的传统。
牐牰且奥古斯丁和德尔图良一样将用拉丁语“περζονα”来表示希腊语“υποστασι?”,结果并没能完全正确地表达其含义,因persona解释成脸(face)或面罩(mask)。所以拉丁神学家(奥古斯丁和德尔图良)用persona翻译,会引起很多误解。
牐犓们还强调三位一体的关系象一个人的人格分为记忆、理解、意志的三个部分一样。他们主张三位的爱之亲交关系,因而比起三位的三种职能(三个分工),更强调三位的统一性(Untity :Oneness)。
牐牭谌次公会议(A.D.431)在以弗所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耶稣基督的人格(persen)里人性和神性是如何结合的问题。这是安提阿学派和亚历山大学派之间的最大争论。
牐牥蔡岚⒀派强调神性与人性的分离,比起认为耶稣是救赎主,更认为他是信仰的开拓者(pioneer)、榜样(example),即强调了参与基督人性的救恩论。他们认为耶稣的人性更重要。聂斯脱利(Nestorius)主张耶稣分为灵性和肉体性,神性和人性的解释,即耶稣具有两种本性的两个人格(Two persons in two natures)。挑战聂斯脱利派的是亚历山大学派神学家亚历山大的奚里耳(St. Cyril of Alexandria)。
牐犙抢山大学派大体上强调神性,而树立了这种观点,由亚历山大,亚大纳西等人继承。奚里耳解释两个本性(神性、人性)在耶稣的一个人格中达成统一(One person of two natures),而强调了两性的协调和一致(Communicatio idiomatum)。奚里耳还解释说耶稣的灵体(神性与人性的协调)是无所不在(ubiquity)的,因而他解释说耶稣的诞生是神的诞生(Theotokos:Θεοτοκο?)。他的解释成为以弗所会议的胜利者。对此,聂斯脱利反驳问,怎么能认为是幼小的婴儿上帝,是躺卧在摇篮的上帝呢。结果,聂斯脱利被定为异端。
牐牭是在第四次公会义的卡尔西顿会议(Chalcedon Council: A.D.451)上安提阿学的观点要素和亚历山大学派的观点要素合而为一,即根据罗马主教利奥的提议,亚历山大的两本性的统一(Unity)和安提阿学派的两本性的分离(Unity in two natures)介入在一起。
牐牬哟耍不是在以弗所会议中胜利的奚里耳的由两性成为一个人格体(of two natures)的主张,而是安提阿学派概念的在两个本性里(in two natures)统一为一个人格的观点(Communicatio idiomatum) 得以被宣扬。
牐牻峁,再一次确认同一本质论和三位的同等性,承认是完全的神(vere Deus)、完全的人(vere Homo),而且结合安提阿学派观点的要素和亚历山大学派观点的要素,认定互不混淆(without confusion)、互不变换(winthout change)、互不割裂(without separation)、互不分开(without division)的两性协调统一。
(尾言)
牐犠钪眨初期教会的信经结论如下
牐牭谝唬耶稣基督、圣灵、圣父是具有同等地位,同等本性的完全的神。
牐牭诙,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救赎的主体(救赎主)、神是创造的主体(创造主)、圣灵是在我们里面完成救赎,使我们成圣的主体(救赎的完成者或Sanctifier,或life giver)。
牐牭谌,宣告耶稣是与我们完全一样的人(人性),是绝未犯过罪的神(神性),并宣告他是永恒的。
牐牭谒模圣灵也是接受我们敬拜、赞美、祷告的对象,是帮助我们用心灵和诚实献上敬拜、赞美、祈祷的人格性的存在。
牐(讨论题目)
牐犝确无误的基督论信经给我们有何益处?三位一体上帝在我们生命和救赎中作了何事?圣灵在我们的里面作什么工作?
牐
目录 下一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