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4)
时间:2019-03-06 13:09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中国音韵也是一样的。五音、七声、十二律,这是音乐的角度。文学的角度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中国的审美。格律诗本身就是一种音韵的起伏。杂言诗也一样,学《三字经》《弟子规》都可以稍微往后一点,先教小孩儿唐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教这些孩子以后就知道声音是这样搭配的,这是音韵。 再说情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就是中国式的恋爱;“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中国式的离别。这些东西决定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非常独特的位置,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性、人情,所以中国审美是首先可以保留下来的,美是不需要剪裁的。 还有中国智慧。中国智慧有政治智慧,有人生智慧。当然还有中国道德。中国道德是先行式的道德,中国把道德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西方认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中国不需要上帝做前提,我们强调成贤成圣,中国人认为只要经过刻苦地学习、修为,人性就会越来越好,这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国古人把德行放在考核个人的第一位,这对于中国文明有序地发展非常重要。除了个人还有社会道德、天地道德。中国讲天人合一,认为人和天地化育的规律是融为一体的。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先梳理、整合,使之可以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从我党一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所有最重大的报告最后都落在青年身上,因为青年是未来,这也是我们党多年持续前行的重要原则,寄托于未来,寄托于青年。所以,最后用一句诗结尾:“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这句诗的意思是少年就应该有凌云之志,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都不应该就此迷茫叹息,而是要继续努力,只有这样才有光明未来。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有谁共鸣
- 下一篇:美剧《杀手一班》第一季[更新高清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