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1974年西沙海战:美国袖手旁观 南越仓皇逃离(2)

战斗中,271艇利用敌“陈庆瑜”舰的火力死角进行了集中攻击,造成敌舰通讯中断,军旗落入海中,迫使其拖着浓烟逃逸;396、389号军舰则贴近“李常杰”号进行集中近射,“李常杰”号甲板上多处起火。

此时,“怒涛”号趁机向我389舰偷袭。紧急时刻,271编队两艘猎潜艇向“怒涛”号右舷一阵急射,敌舰中弹起火。11时49分,中国海军猎潜艇第74大队(有281和282号两艘,18日抵达西沙群岛宣德群岛的永兴岛附近待命)火速赶来,进入战场。

南越舰队以为是大部队,12时,他们仓皇掉头撤离。“怒涛”号本身航速慢,加上受创,无法跟上逃离的同伴。12时12分,第74大队接到了攻击命令,281艇全速上前,向“怒涛”号猛烈射击,于14时52分在将其击沉。

5. “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第二天,也就是1月20日,9时35分,中国军队发起收复三岛的登陆战。失去海军支援的岛上南越军队,实际上已成为瓮中之鳖。经过约4个小时的战斗,五星红旗就再次插在了珊瑚、甘泉、金银三岛上。

战事结束后,南越一度摆出报复的姿态,派出6艘军舰从岘港向驶向西沙群岛,又派两艘驱逐舰增援岘港,并下令该地区的海、陆、空三军全部参战, 同时请求美国第七舰队援助。

对此,中国的中央军委和海军批准张元培司令的请求,“调东海舰队3艘导弹护卫舰紧急南下,支援南海舰队”。以往,由于台海关系紧张,中国海军舰艇从东海到南海,都需绕道入太平洋,过巴士海峡。而这一次在毛泽东主席“直接通过台湾海峡”的要求下,三艘导弹护卫舰有惊无险地通过海峡。

南越当局看到局势发展对自己不利,于是做出了“应避免下一步同中国作战”的决定。西沙海战结束。

6. 周总理召开紧急会议

这场战斗,中国四艘舰艇受伤,18人牺牲,67人负伤;南越损失更大,除“怒涛”号被击沉,阵亡53人,包括“怒涛”号舰长阮文达(音译),16人负伤,48人被俘。

何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从中国方面的回忆材料看,中国从上到下都有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和信念。李兆新在《回顾西沙自卫反击战》一文中有个细节,说到1974年1月18日晚9时许,“勤务团截获了极为重要的情报”后的情况:

这一情报非常紧急,莫海燕参谋拿着刚刚译出的情报去了指挥厅。此后,我们立即向总参谋部、海军司令部和广州军区司令部作了报告。很快,张司令、段政委等舰队首长、司政后主要负责同志都来到指挥厅,研究部署紧急作战方案。

有关电报很快传到党中央,经毛主席同意,周总理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既要寸土必争,又要后发制人。中央还决定,由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副主席、邓小平总参谋长、海军苏振华政委等六人组成领导小组,代表党中央指挥作战。

坊间曾活灵活现地传言蒋介石当时配合默契,一句意味深长的“西沙战事紧啊”,让国民党军队放行东海舰队的舰只。但李兆新回忆说,真相并非如此。三艘导弹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时,虽然有惊无险,但也惊心动魄,毫无默契可言。

黄荣富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