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金华五中出了5任校长 1所120年的名校一路走来靠什么(2)

  对于中学时代,翁顺明至今还记忆犹新:初一班主任胡秀弟老师屡屡教育我们不要“违规”游泳;舒展老师为了在课堂上做好示范朗读,清晨早早地在校园里高声朗读课文;生物老师张玉璇带我们园艺兴趣小组在校门口的菜园里捉昆虫,做标本,搞嫁接,授粉,番茄套袋;严世松老师的地理课只带地球仪和粉笔,上一堂课的末句和下一堂课的首句几乎可以无缝对接;江浩老师为了提醒后排的学生不做小动作,可以把粉笔头从前排准确的扔到后排学生的头上,他说他当过飞行员……

  “这些亲身经历告诉我:教育人自己要有本事。”翁顺明说,那时候学生还参加劳动,我曾和同学两个人抬着粪桶到后城里山背上麦地里浇肥,将近十里路;冬天还参加修建人民广场的劳动,热火朝天。“劳动锻炼了我们的品质和意志,劳动应该是中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

  1981年,翁顺明回到母校当老师。1984年8月,翁顺明被提拔为金华五中校长。

  翁顺明说,当时金华五中校园建设百废待兴,困难重重,但我初心不改,金华五中养育过我,我当加倍努力回报于五中。

  在翁顺明两年多的校长任期上,学校先后安排了厕所的拆建、教工宿舍的拆建、新造南校门、校内北教学楼的拆建等;教学上,尊重和发挥老教师的带头把关作用,鼓励年轻教师尽快做出成绩,安身立命,抓好教研组和年级组两条线,充分发挥其前敌指挥所又是作战的基本单元作用。

  经历过1970年代特殊的时期后,金华五中再次绽放出教育之光。

  吴根土:

  全面向素质教育挺进

  吴根土,金华教育界的“长青树”,熟悉他的人都习惯喊他“老爷子”。他也是金华五中前身金一初的毕业生。他说:“金华一初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及教师的爱生、敬业、严谨的教风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影响着我的成长。正是这种精神,为我三十年后的1992年1月重新踏进母校工作起到了启蒙和传承的作用。”金华当下的一流中学,比如金华五中,金华四中,南苑中学,金华外国语学校等,都跟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别是金华五中在迈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吴根土“功不可没”。

  1990年,金华市政府对市区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将原来是一所“完中”的五中(既有高中部,又有初中部的中学),撤消高中部,恢复原金华一初办学体制,金华五中彼时正处在学校办学体制的转型过渡期。

  1992年1月,吴根土调任金华五中副校长,回到了母校。1993年7月,被任命为金华五中校长。

  当时教育战线和社会一大热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在吴根土看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之一在于:应试教育是以少数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以应试课目为主要教育内容的“精英教育”,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少数学生也难以成为真正精英,却成了“考试工具”;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教育,旨在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清醒认识,1993年10月,在一次大会上,吴根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学校“二全三特二性”的办学目标。

  所谓“二全三特二性”是指学校办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实验性、示范性。”

  “确定了这样的办学宗旨后,全校师生奋力拼搏,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办学成果引人瞩目,社会声誉日渐提高。”吴根土说,此后,金华五中进入现代化教育的快车道,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崭露头角,老师的科研成果犹如雨后春笋,各种省级和市级荣誉纷至沓来。

  吴根土说,“五中人”没有被骄人的成绩所陶醉,因为我们的使命是“成师生之美”,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作教育之新”,所以,金华五中的发展是永不停歇的。

  张秉雷:

  已成名副其实的一流名校

  时隔27年,2000年,张秉雷再次走进母校,担任金华五中第25任校长。

  当时金华五中教育教学成绩斐然,中考成绩、学科竞赛、文艺体育、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各项工作都名列市区前茅,招生报名,门庭若市,应接不暇。

  张秉雷担任校长期间,金华五中从江北的天长巷搬迁到现在江南的八一南街301号(现校址)。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