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18)(3)
时间:2019-03-09 18:52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国学进课堂”等活动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不少中小学生可以流利地背诵《弟子规》《笠翁对韵》甚至《论语》。一些地区还规定,中小学生如果掌握非遗项目,比如京剧、泥塑、剪纸等,就可以在升学时获得加分。 但是,最近有人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对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的事迹没有宣传,这样,这些学校的高中生不知道屠呦呦是谁,如某校一介班50多名学生,仅有6名学生知道屠呦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审题时,首先要明确材料重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但重点在后一段;其次要明白两段内容不是对立的,因此立意时,不宜非此即彼。应该对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持赞成的态度,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永恒的智慧,能给人以无穷的启示,是滋养人生的宝藏。但是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要发展,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攻进国际前列,舍此无他。而增强综合国力本质就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中国有今天的发展和地位,是因为我们有导弹、有卫星、有核电站、有高铁、有大飞机……我们既要知道自己的文化根脉,更要具备科学素养。如此才能不忘根本又能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前进。 9、当今社会,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拖延症”的表现。为此有网友自嘲:“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也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回避困难的时间越长,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体验或感悟,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题解析】: 以“回避困难的时间越长,付出的代价自然就越大”(即反对“拖延症”)为中心,可以写“拖延症”的表现及危害,也可以写“拖延症”的经历,还可以写应对“拖延症”的方法和手段。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年逾五旬的大学老师,为激发学生突破常规和跨越权威的勇气,讲授完“解决问题的思维与策略”选修课后,俯身趴在教室门口,反复要求学生从他身上跨过去。学生中有100多人从老师身上跨过去,有的边跨边说“对不起”;还有一些人则从后门离开。此事发布在网络上后引发广泛议论。面对各方褒贬,该老师表示,自己既然这样做了,就要承受这一切。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老师的行为、在场学生的表现,选择其一,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文题解析】: 大学教师以求“胯下之辱”的方式鼓励学生克服习惯性思维,勇于突破常规、跨越权威,这一事件本身存在极大的争议空间。 针对上述事件,就大学教师的行为表现这一角度,可以有如下立意:(1)积极尝试创新,并且勇于承担责任,勇气可嘉。(2)教学实践可以“标新”,但未必就要刻意“立异”。(3)创新应远离作秀,切忌蜕变为“哗众取宠”的噱头。(4)师道尊严不可轻易抛弃,教学形式创新需适度。 就在场学生表现的角度,可以有如下立意:(1)突破常规需要勇气与智慧。(2)亦步亦趋,是跨越权威的死敌。(3)突破常规,也应坚守底线伦理(或原则、道德等)。(4)师道尊严不应轻易践踏,尊师爱师应提倡。(5)敬畏之心不可无,底线原则应守护。(冠华作文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