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聊天室】让“慢慢变老”成为最幸福的事(2)
时间:2019-03-10 13: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张琳代表多年来持续关注社区养老服务。赴京参会前,她深入长沙多家养老服务中心实地调研,而后形成一份关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建议。 “条件差的不愿去,收费高的不敢去。”在张琳看来,许多城市里的老年人对养老需求已经不满足于只是一张床、一碗饭,而是吃饭要更营养健康,居住要更宜居舒适,最好有健康咨询和专业服务等。“但符合要求的养老院一床难求。”她了解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市区养老院的一张床位,已经排到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需求缺口非常大。 其中,嵌入式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在市场应运而生。 “这样的养老院其实就是‘银发版’的托儿所或幼儿园。”张琳介绍说,在长沙市雨花区某小区,养老机构将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改造成迷你版的“托老所”,住在这里的6位老人与家人或在相邻楼栋、或在隔壁小区;他们的家人可以随时探望老人,陪老人在小区内散步聊天;当然也可以选择日托,白天把老人托管在这里,晚上再接老人回家。 在这里,老人们的房间都经过“适老”改造,包括可以左右首尾自动升降的床、加宽的房门、防滑的地板等,专业护工24小时陪伴左右。张琳说:“老人既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又与亲情紧密相连,这样的居家养老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让张琳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养老行业建设初期鱼龙混杂,政府缺乏监管标准,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仅四成,许多有特色、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新模式缺少健康成长的土壤。 张琳认为,尽管民政部要求居家养老服务80%以上实行社会化运营,但政府有责任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基础设施,应让专业机构竞标、接管。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大多都以商业形式进入,政府应当要明确:公共服务产品的范围,由政府负责购买。 “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要精确定价,不能太偏离市场价格。”张琳举例说,政府对于民营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的补贴水平是600元/年左右(各地略有不同),远低于市场成本。应由民政部门负责委托第三方机构和社区调查失能、失智和需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数量,深入调查具体需要的服务,精确测算每项服务需要的成本,采用精准清单式购买服务,这样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养老床位,而政府转变为轻资产,不用再大量建设养老院。但对于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政策,一定要落地并基本符合市场规律。 她还建议,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养老服务机构监管制度,对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前作出规定,尽可能减少事后纠纷。 石红委员:农村养老要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
石红委员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田超 摄 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2亿人,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他们如何养老?石红委员对此十分关注。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或进城定居。”石红说,而受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老年人口难以随子女迁往城镇,留守、独居的比例逐渐提高。这些空巢老人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多数依靠子女补贴和政府救助;另外,这些老人年龄大、身体弱、抵抗力差,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又缺少家人陪伴,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 石红介绍,早在2014年,自治州政府就出台了《自治州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从基础设施、工作人员、资金保障等方面,对农村敬老院管理工作作出明确规定。“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许多老人和子女受传统观念影响,对进敬老院有抵触,觉得丢面子,不愿意去住。”另外,石红也坦言,相比城市地区,湘西地区的农村集体收入普遍较少,养老标准较低,经费缺乏、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问题突出,后续运转比较困难。 “农村养老要搭上乡村振兴这趟“快车”。”石红建议,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村组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农村福利性敬老院、养老院的建设力度,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财政补贴力度,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还要完善县乡村联合帮扶诊疗制度,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下乡义诊,同时让村医联系空巢老人,主动上门服务,及时关心他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两会聊天室】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树
- 下一篇:猎魂觉醒新手入门攻略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