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线城市菜场与超市共舞 生存好于一线(2)
时间:2019-03-10 17:43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测算摊贩的盈利模型,主要成本(广义)为商品成本、商品损耗和摊位水电费(由于民生工程相对较低)。商品成本方面,摊贩加价倍率不高,一般在20%-30%;商品损耗方面,蔬菜损耗率在10%左右,肉类损耗率略低约为5%,其中夏季损耗高冬季损耗低;净利率方面,蔬菜净利率较低在10%左右,水产和肉类相对较高可达10-15%;摊位费方面,不同菜市场的日租金差异明显,最低每日十几块钱,最高可达百元。 收入方面,摊贩的日销售额大概在千元水平,日毛利润大多分布在100-500元区间内。年利润大多在3-7万元,与城市平均年收入水平相当,有的甚至高于该水平,基本能维系在二、三、四线城市的生存。
(三)菜场与超市共舞 二、三、四线城市菜市场主要竞争对手是周边菜市场及超市,电商的竞争较少,6个城市中仅贵阳市在2018年下半年出现O2O型的盒马鲜生、苏宁小店。周边超市商品溢价率为-20%~30%,其中蔬果类溢价率较低,甚至在超市折扣时相较菜市场价格更有优势,非蔬果类相对溢价较高,商品品质也有所不同。
(四)摊贩和消费者均以中老年居多 1. 摊贩端:高强度工作,生意略有下滑 菜市场大多数摊位经营人数为1-2人,摊贩大多为中老年人,大多从事该行业3年以上。摊贩的工作内容主要为进货、处理及销售。蔬菜类摊贩几乎每天都需要进货,非蔬菜类摊贩进货频率稍低,为1-2天/次,货源地与摊位距离较远,基本在10km以上。 菜市场百态,多数摊贩认为菜市场优点在于租金便宜、人流量大,缺点是部分菜市场设计不合理、超市竞争加剧。大多数摊贩感知比前几年生意略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与日俱增的生活成本以及超市竞争压力。
2. 消费者端:中老年为主,熟客比例高 菜市场消费者以周边居住的中老年为主,熟客比例较高。消费者购买频率大概主要为1-3天/次,其中老年人购物频率更高。客单价为10-40元。菜市场高峰通常出现在早上7-9点以及下午4-6点。不同城市的消费者对菜市场优点的看法相对一致,主要是品类新鲜齐全、离家近等;对菜市场缺点的看法也比较集中,如环境较差、价格不透明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