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衢州创新“托管式”教育援疆 给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师资(2)

  “去年9月份以来,学校充分发挥18名援疆教师的帮带作用,从校领导班子到一线教师,实现全面结对帮扶,为当地培养教育管理人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陆瑞敬表示,18位小学援疆教师中4人担任校级领导,6人担任学校中层,6人担任班主任,5人兼任年级组长,4人兼任教研组长,分布在学校的各个岗位,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真正的融入到整个团队中,把自己当成了乌什·衢州小学的一员。“‘托管式’教育援疆强化了援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帮助他们积极融入当地教学团队,让援疆教师带来的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更好地适应乌什县的教学实情,真正做到援疆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还要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能够‘挑大梁’的师资团队。”

  “托管式”教育援疆引发“鲶鱼效应”

  探索最适合的教育援疆模式

  以往援疆,援疆教师总是“单打独斗”,分布在各个援疆学校,援疆时间到了又会有另一批援疆教师来,能为自己带的班级带来改变,但想改变一个年级甚至一所学校却力量微薄。“对当地来说,能提升当地教学水平,将整体师资水平提升才是真正根本性的教育提升,以往也有比如师范生的培养等形式,如今我们尝试从学校管理干部到各学科全面托管的形式来帮扶当地教育品质的提升。”陆瑞敬表示,“托管而不包办,我们也在和当地教师的交流中不断探索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带动师资团队整体协同进步。”

  一个学期下来,乌什·衢州小学援疆教师的到来,给当地教育带来了许多悄无声息的改变。“我们就像是一条鲶鱼,搅动了当地的教育。”陆瑞敬笑着说道。

  “我们孩子的成绩期末平均分升了近二十分。”薛皓钢骄傲地说道,“这还只是改变带来的附带效应,最让我们骄傲的,是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改变,还有当地其他学校老师对于教育理念的思考。”

  老师们告诉记者,日常课业之余,乌什·衢州小学还开设了鼓号队、足球队、演讲与口才班等十个兴趣小组,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培养,促进在校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希望给当地孩子带来的最重要的改变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理念,要让孩子们真正地全面发展,当地家长也在不断被我们影响。”陆瑞敬说道。

  衢州市教育局组人处处长曾金松表示,衢州“托管式”教育援疆模式的探索,是对当地教育帮扶的思考,乌什·衢州小学,不仅是一所托管学校,更是要打造成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基地,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向往之地”、“教师成长之地”和“国学传承之地”,带动乌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真正起到辐射引领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