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是什么意思?两个80后开发《中国式家长》游戏
“中国式家长”——这个词在不少人看来稍显刺眼。但可能很少有人关注孩子是怎么看待“中国式家长”的。
游戏截图。受访者供图
最近,两个80后组成的团队将《中国式家长》做成了一款独立游戏。虽然游戏还未正式发售,但已点燃了不少网友吐槽自己家长的欲望。
何谓“中国式家长”?百度百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中国的大部分家长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而在教育过程中又存在过分溺爱、心灵施暴等特点。
这就如同一枚硬币有着完全不同的两面。在游戏制作者刘祯浩和杨葛一郎眼中,这枚硬币的正面是爱,而背面是不恰当的表达方式。
游戏截图。受访者供图
孩子眼中的“中国式家长”什么样?
“在这款游戏的评论区,几乎所有评论都是玩家在讲自己和家长之间的故事。”杨葛一郎告诉记者,他自己也没想到竟然能引起这么多共鸣。
有人吐槽和父母相处时间太短——“前几年父母关系变差,离婚了,但就是离婚前,他们的关系也不好,我一年能见到父亲的面的时间恐怕连一周都没有。”
也有人抱怨父母曾经管的太宽,却从不去真正了解自己——“很多父母都不懂事,包括我的父母。他们关心的从来是我的学业,我的温饱,却不明白我真正缺少的是什么。但这没关系。我不会再奢求什么了。去乞求他老人家改变三观,实在强人所难……反正我也安稳的长大了,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也没有再约束我了。我确实欠他们一个拥抱。”
有人觉得家长完全对自己的努力视而不见——“我做好了一切,非常努力了,可是没人看到。”
也有人说到家里的困境——“家庭贫困欠了许多外债,父母又望子成龙。经常为了成绩和钱吵架,母亲一直说父亲没用。”
更有人在说作为“中国式孩子”的不容易——“学生党们生活也不容易,压力也很大,每个人都想要未来丰富多彩,可是现在竞争力真的大。我作为一个初二党,每天要应付着家里的压力,还要应付在学校的各种问题。”
当然,有人回忆起家长的好——“我的父母十分个性,最终导致家庭破碎,但是他们都是好人,基本没打过我(小时父亲因吃饭吧唧嘴打过我,仅此一次)。”
还有人写出自己记忆深处对家长的感觉——“我记得小升初考试那天,我妈拉着我的手在人群中挤来挤去。那时的我身体还没发育完全,身高较低,我妈就拉着我的手。我能看见只有头上的天,和我妈的手。那时候我唯一的方向。”
游戏片头。受访者供图
一款“超写实”的游戏
在孩子们的眼中,可能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中国式家长”。但作为“过来人”——刘祯浩和杨葛一郎相信,每个家长的出发点都是爱和期望。
“每个孩子的出生都伴随着父母的期望。”
这款游戏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从一出生,玩家所扮演的孩子就要开始完成父母的一个个期望,比如翻身、走路、说话……稍大一点则要掌握各种知识、技能。
在游戏中,你需要通过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来习得各种技能,以达到家长所期待的目标。
不过,玩家始终都要在自我心理压力和父母满意度之间维持平衡——只要完成了家长的期望,就会有奖励,父母满意度也会随之提高;但当家长的期望越来越高时,玩家需要完成的任务也越来越多,压力也会随之增大。
刘祯浩坦言,这种设计就是想让大家在玩的过程中知道,为了让自己更优秀,学习时就不得不增加自己的压力;但如果家长过度逼自己孩子,孩子就会压力过大,这时就需要通过娱乐缓解压力。
但倘若娱乐过度,父母的满意度又会下降。比如娱乐项目中的“跟着音乐拍手”虽然会增加孩子的想象力、魅力以及行动力,但父母满意度会-5,同时孩子的压力也会-5。
游戏中“面子对决”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