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上映接近尾声 中国排球亟需会“讲故事”的人

时尚
时尚
2020-11-16 12:12
来源:互联网

根据猫眼电影的实时数据,截至11月5日上午9时30分,中国女排题材的电影《夺冠》在上映42天后,票房约为8.23亿元人民币,对比《金刚川》上映14天票房7.78亿、《我和我的家乡》上映36天票房27.14亿的成绩,略显尴尬。《夺冠》是否是一部好电影?这个问题了解并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自然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夺冠》不尽人意的票房表现,也绝不代表中国排球缺乏市场潜力。在中国排球瞄准市场化和职业化改革的当下,中国排球仍旧亟需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夺冠》上映接近尾声 中国排球亟需会“讲故事”的人

看历史,排球独撑中国三大球

排球项目在中国体坛的地位非常特殊,中国女排甚至被称为中国竞技体育的一面旗帜。在“三大球”中,中国女排是第一个在世界大赛(1981年女排世界杯)和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的,继而获得了世界大赛五连冠,并至今已成就世界大赛“十冠王”成绩的球队,这是“三大球”中其他“两大球”所难以比肩的。

同时,更由于中国女排在夺冠登顶之路上战胜的劲敌都是如美国、前苏联等“超级大国”和日本、韩国等亚洲“宿敌”,使得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通过中国女排的屡战屡胜,而获得了无以伦比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莫大信心。所以,中国女排给中国人带来的,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中国人对于中国女排的喜爱也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成为了一种精神传承。

但随着中国在社会经济、体育各方面的发展日益蓬勃向上,中国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可以说,中国女排所传承的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固然依旧鼓舞人们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拼搏奋进,但它也已经越来越多地回归体育的本质。

看世界,联赛缺乏成功模板

在国家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当下,体育职业化、市场化发展程度越高,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对排球项目尽快走向市场并进行职业化改革的要求也就越高。中国排球协会在1996年开始推动排球联赛的改革、改制。主客场制联赛的推出、赞助商冠名联赛等等一系列措施,让中国排球开始试水职业化、市场化。

中国排球在参与职业化、市场化改革的起步虽然不算晚,但项目特点所带来的问题,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显露出来。排球项目从国际上来看,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大众化热门体育项目。排球项目规则和战术相对复杂,爱好者上手排球需要经过大量时间的训练;排球对场地要求较高,这使得看排球和打排球对于普通人而言,“门槛”都显得略高;同时,排球比赛隔网相对的特点,又使得排球缺乏足球、篮球那样直观地令人感到强烈刺激和兴奋的身体对抗,也让排球在与其他对抗类体育项目争夺球迷的较量中处于下风。

此外,无论国际排联的比赛还是为排球人津津乐道的意大利排球职业联赛、土耳其女排职业联赛等,固然拥有一定的受众群,但市场热度和赛事体量其实也远远不能和足球、篮球等历史悠久的成功职业赛事相提并论。可以说,排球项目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职业联赛发展模板。中国排球联赛的职业化、市场化发展,也必须去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道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而很难照搬或复制其他的所谓“成功经验”。

这些年,中国排球联赛的热度往往伴随着中国女排在国际上取得佳绩而呈现不规律的波动。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中国排协推动新一轮职业化改革,在更名“超级联赛”之后,曾迎来短暂的热度。然而,这种热度也随着中国排球协会与联赛商务合作伙伴在2020年宣布“分手”而又一次地出现高度不确定性。

中国排球未来的发展一定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源介入,仅仅依靠女排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佳绩来提振民众和社会资本对于排球的热度,只能是短暂的而非长远的。所以,中国排球必须有真正了解、熟悉排球项目发展规律,同时又能够讲故事、会讲好故事的人来带动市场对于排球的热情。

《夺冠》上映接近尾声 中国排球亟需会“讲故事”的人

《夺冠》上映接近尾声 中国排球亟需会“讲故事”的人

看男排,还记得“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吗?

话说回来,排球运动不是只有女排,甚至我们现在显得过于健忘,忘记了男排也是曾经的世界劲旅,也是中国体育迷眼里的宠儿——“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响彻中国大地的口号,就是对中国男排最好的褒奖。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中国      的人      排球      亟需      讲故事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