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影视寒冬”,电视剧市场的关键词是“去库存”,当年出现不少“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剧”。“去库存”的风刮到现在,刮出了一部三年前拍摄的“大雷剧”《雷霆战将》。“古装限额”的情况下,大量古装剧苦苦伺机待播,而一部率先播出称得上“高配”的《鹿鼎记》,却因误入浮夸风、搞笑风被群嘲成“世纪烂剧”。
一部被下架,一部被评跌出金庸武侠翻拍底线,铺天盖地的差评、群嘲现在依然没有退潮。经典被蒙上灰尘,创作者失去应有的尊严,演员陷入漩涡,不少观众对电视剧的热情也被吞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不是重塑经典,
是借机“克隆”赝品
《雷霆战将》《鹿鼎记》两部剧的共同点是对经典的再阐释。这些年来,经典翻拍变“翻车”几近成为趋势,但业内依然前赴后继。影视公司为何对经典IP的创作热度持续高涨?一茬又一茬抡起“毁经典”的大刀到底是在收割什么?
《雷霆战将》又叫《亮剑之雷霆战将》,该剧对主角王云山人物性格、作战风格的塑造,对“团长”与“政委”人物关系的设计,都“克隆”《亮剑》。王云山在极力模仿李云龙擅长作战、有战斗意志、性格暴躁等特点。《雷霆战将》前几集也照搬“抢物资”“抢缴获大炮”等剧情,试图来塑造王云山这个人物霸气的一面。但总体上形式有余,台词、细节、手法都不足,让人物失去精神内蕴。
《亮剑》用各种细节慢慢铺垫出李云龙的“有我无敌的气势”,这种气势成为一种精神象征。《雷霆战将》中“帅气冲天”的战场厮杀戏很足,一众帅哥们打完仗军装依然崭新、发型一丝不苟,独立团军人从造型到气场,充斥的是不接地气的“男性青春荷尔蒙”,虚假、轻浮。既要手握经典,又要让观众有“爽感”刺激,最终洒落的全是“狗血”。
《雷霆战将》对《亮剑》复制、克隆的目的,就是十多年之后再吃一波“亮剑”这个经典IP的红利。2010年之后,《亮剑》《雪豹》《生死线》等经典抗日题材剧的传统没有被继承下来,反而走向“游戏化战争”的歧路,出现了“手撕鬼子”“军人穿皮夹克、开哈雷摩托”等神剧情,不少剧被批评、停播,比如《抗日奇侠》《箭在弦上》《向着炮火前进》《利箭行动》等。
但因为这个题材掌控着“遥控器”,电视台需求量大等因素,一直很热门。影视公司一直在大规模地创作中,也曾在2014年出现过高口碑剧《战长沙》。到了2018年,相关作品依然占据近代题材的50%多。市场需求大,不差收视率,还能迅速回收成本,必然受影视公司青睐。作品基数大,雷剧、神剧出现的概率也不小。
2017年,已在新三板挂牌的中广影视拿到投资后,花费300多万元购买了作家都梁《亮剑》独家IP授权,并迅速打造以《亮剑之雷霆战将》《亮剑之未来战士》《亮剑之星空大战》为首的“亮剑宇宙”,但《雷霆战将》杀青后,曾多次被主管部门提出修改要求,最后积压长达三年之久。
上述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及“亮剑宇宙”的创作思路,脑洞很大。《亮剑之未来战士》的故事设定可能是夺岛大战,比如说在2028年保卫国家领海主权;《亮剑之星空大战》则偏重科幻元素,可能就要涉及中华战士在外太空亮剑,跟邪恶势力作战了。这已不是抗战题材范围,但消耗的依然是“亮剑精神”。
资本对赌下
盲目追求“爆品效应”
如果说《雷霆战将》是影视资本“疯涨期”,影视公司在市场驱使下大刀阔斧买IP的后遗症,那么评分只有2.7分的《鹿鼎记》,则可能是影视公司对赌“大山”下的又一次急功近利的剑走偏锋的创作。
新版《鹿鼎记》有金庸名著打底,编剧申捷的《白鹿原》《鸡毛飞上天》都有扎实的精品剧面貌,出品方新丽传媒有《庆余年》《如懿传》等品质作品,这部剧本该没有成为“最烂金庸剧”的可能,但最终不仅让金庸迷失望,也让更多观众疯狂吐槽。从这部剧“认真地”尬演、尬拍可以猜测,剧方没有“中规中矩”翻拍金庸武侠一定有其迫切的目的,那就是急火攻心下对“爆品”的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