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世界闻名的蝴蝶效应证明了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因为一个微小的变化而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映,乃至影响整体发展。在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蝴蝶效应更比比皆是,网络空间的开放与包容让每个人可以畅所欲言地自由表达观点,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个小小事件会引发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者轰动的争议。而在众说纷纭的热闹背后,探知真相、判断优质与否的真理标准反而不再是第一关注点,广大网民似乎更加乐享参与其中的过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具有创新性质的影视作品进行吐槽、恶搞、再度解说成为了观众解构、传播、喜爱作品的另种表达方式。
思想观点的自由市场:群体声量与个体思辨
英国政论家、文学家约翰·弥尔顿提出:“各种思想、言论、价值观在社会上自由的流行,如同一个自由市场一样,才能让人们在比较和鉴别中认识真理。”近期热播的新版电视剧《鹿鼎记》自上映以来,在网络上掀起了广泛热议,网友们纷纷通过视频、文字表达各类观点与态度。在新生事物的初现过程中,网络中的各类声音方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无论是质疑、争议、批评还是喜爱、包容、肯定,这些态度并不涉及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的主观价值判断,反而能让我们看到在复杂多元互联网的环境下,时代对于观众审视文艺作品多了更多柔和与包容,从而更进一步需要观众客观看待这群体的声量,经由个体的思辨在比较与鉴别中厘清事物的本质。
自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与观众见面以来,中国的电视剧行业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十余年。观众从首度接触港台电视剧到90年代四大名著的风靡、《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经典作品的出现,到现在不断涌现的新类型和改编作品,如新版《西游记》《红楼梦》《射雕英雄传》等,在一部新作品问世时总会存在着众说纷纭的声音与褒贬不一的评价。近期在朋友圈有篇名为《中国家长恨不得禁掉的剧,正在悄悄封神》的文章正在被广泛传播,它列举了许多创新电视剧问世时遭到的狂风骤雨般的质疑,如《魔幻手机》《西游记后传》等可谓家喻户晓的作品。当年他们红遍大江南北却遍体鳞伤,舆论一片骂声,豆瓣打分也低到尘埃里。而十年后的现在,我们再重温这些当时看来非常挑战权威的作品时,也已然摈弃了当年的主观视角与盲目跟从,除了用更加包容与发展的观点去重新审视,也融会贯通地加入许多跟随时代变化而产生的深度思考。现在《西游记后传》的豆瓣评分已达到高于平均线的7.8分,甚至有不少网友在为《喜洋洋》平反了,相信几年后《熊出没》也会迎来这老泪纵横的时刻。笔者无意参与新版《鹿鼎记》到底是好是坏的纷争,试想又能有多少人用10年乃至20年后的思想来看待现代创新的艺术家和作品呢?就像梵高的画作,当他在世时并不能为世人所接受,而当一切尘埃落定后,时间终会给我们一个历经沉淀与推敲的最终答案。
经典故事的改编方法论:削足适履与量体裁衣
新版《鹿鼎记》诞生于跨时代审美流动不确定性的文化背景下,自带超高的期待与关注的“先天光环”,更是创作压力所在。如何在新影视化时代做出有创新意义的改编,这是摆在创作团队的首要难题。法国理论家福柯曾提出: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新版《鹿鼎记》正是捕捉到时代特点,围绕新受众对泛娱乐化内容喜好的刚性诉求,另辟蹊径、量体裁衣,确定了 “解构江湖”的核心理念,在创作手法上予以勇敢尝试,着力以强剧情、快节奏、无厘头喜剧表演、草根文化等元素为观众献上了一部全新的《鹿鼎记》。
如果对新版《鹿鼎记》依然是看待传统翻拍剧和武侠作品的思维,过分迁就现成条件进行生搬硬套,那么难免会对作品产生争议与失望的感觉。因为其大刀阔斧的风格化改编与新颖的呈现方式已然完全颠覆了观众对江湖的印象。如今的江湖已然不是当年打打杀杀快意恩仇的江湖了,一句“大人,时代变了”似乎更能体现新版《鹿鼎记》的特色。
该剧整体节奏紧凑不拖沓,更符合年轻化观众圈层的口味。它不再类似传统题材情节缓慢的叙事节奏,也少了许多含蓄与内敛的情感铺垫,而是追随江湖中欢笑吵闹、摸爬滚打的小虾米韦小宝,一路披荆斩棘、闯荡江湖的故事。无论是前三集一气呵成完成了韦小宝遇见茅十八、进宫顶替小桂子,擒下鳌拜的强情节推进,还是后续五台山出家解围、建宁公主远嫁云南平西王府,都让观众直呼“完全放弃倍速观看”,同时又被剧情紧紧地牵动、生怕错过精彩情节。这种快节奏的播出质感令人感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有些像是“短小精悍、内容有趣”创意短视频风格。而如何解决这种快节奏风格下容易产生的疲倦呢?那就是丰富有趣的内容和表演风格,网友@庸人自扰表示该剧是《鹿鼎记》中“翻拍的最好玩的一部”,@乐天boss则认为“张一山演技设计了一套新的、不一样的韦小宝演绎方式,在整部剧里很自洽。或许和陈小春、周星驰不同,但难道我们希望张一山再演一遍陈小春吗?珠玉在前,大家是不喜欢和自己印象中不一样的《鹿鼎记》”。
影视作品的成分与含量:风格固守与喜剧尝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