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高群书、刘家成、张睿以及众演员从实践中总结36条表演箴言
真实、生动、个性化的表达,就是好演员
什么是演技?这个话题在近两年,已成为观众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今年《演员请就位》《我就是演员》等综艺中,业内人士对“好演技”、“S级演员”等争议也愈发激烈。大家互相交锋观点,成功制造了一个个与表演无关的热搜。那,究竟什么是好的表演?好的表演是怎么出现的?表演是否真的有章法可依?如何让中国影视剧市场脱离审丑,回归审美……这些问题,却迟迟没有人给出准确答案。
事实上,市场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优秀的演员,优秀的表演老师,正在默默努力为中国影视剧表演正名,也为演员正名。他们并不活跃于综艺,而是活在大小屏幕上,等待着被关注。新京报记者走访多位导演、演员、表演老师,试图通过他们的经验分享,描摹出好的表演真正的样貌。
没有演员不会演戏,只有导演不会导戏。在中国的大部分片场,导演仍起着提纲挈领的支撑作用,不仅要把握剧情走向、拍摄节奏、现场调度、视觉语言,同样也承担了对演员表演的引导重任。当所有演员都看不到自己在摄影机里的样子,不确定语言、动作是否合理准确时,就需要导演心里有一把尺子,以此明确告诉演员,一些表情是否该再收敛一些,刚才的情绪是否在角色之中。好的导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演员碰撞出优秀的表演,也能够通过镜头语言帮助其升华情感。新京报记者专访导演高群书(代表作《风声》《神探亨特张》)、刘家成(代表作《铁齿铜牙纪晓岚》《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张睿(代表作《余罪》《莫斯科行动》《谢谢你医生》),他们讲述了对表演的思考。
选角
演员贴合角色,表演就成功了一半
高群书执导的电影《千钧一发》,改编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起连环爆炸勒索案,讲述了一个老警察四天连排十一枚炸弹,被最后一枚炸弹炸成重伤而成为英雄的故事。为了寻找男主演,剧组见了很多人。当时,警察马国伟正在帮剧组维持现场秩序,高群书看到他说,就是他了。剧组都傻了,高群书力排众议,“我就看他是那个人物,我说他演不好算我的。”
选角,是一部作品筹备期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选角成功了,很多作品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高群书的电影里,经常出现非职业演员,例如《神探亨特张》,男主角张立宪人称“老六”,是《读库》杂志的主编,其他演员身份还包括出版人、民谣歌手、微博红人、编剧、主持人、设计师、唱片公司宣传、公务员等。从1995年的《中国大案录》,到之后大火的《命案13宗》,一系列重案调查电视剧,高群书用的也都是非职业演员。
高群书采用非职业演员特上瘾,因为有两大好处:一是配合,职业道德好,素质高;再有就是个性突出——职业训练会抹杀个性,笑、哭都差不多。在高群书看来, 1 演员不能靠表演成为这个人,而是依靠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和体验。只要是人,都有喜怒哀乐。“要找对这个人,看本身他是否有人物的那种性格和状态。”
张睿也是以选角为重的导演之一。他十分看重演员生活中的真实,以及其本身性格与角色的贴合性。 2 选演员时,张睿并不聊太多戏,而是靠日常聊天,观察演员最真实的一面是否和角色贴近,是否具备个人独特的魅力。例如为《余罪》选角时,张睿见了张一山两次。第一次张一山有些拘谨,在陌生的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了让他放松,张睿把第二次见面约在酒吧,状态放松后,张一山展现出北京小孩的自来熟,主动约张睿去KTV唱歌。张睿一直观察张一山最真实的状态,“一山具备那种小人物低调的特质。余罪作为卧底不能太扎眼。”
张睿认为,演员是现实中真实的人,剧本再怎么塑造,人物也更多停留于编剧的想象中。演员一旦合适,其身上最真实的魅力,会赋予这个角色更丰富的层面。“我曾经跟资方说,选演员选对了咱们是双赢,选不对就是双败。演员角色不对,这个戏就成立不了。”
执导
没有演员不会演戏,只有导演不会导戏
3 在很多导演的拍摄习惯中,通常前十天的时间非常重要。高群书会利用这段时间让演员融合剧情。两场重头戏死磕下来,过了,演员的状态也就稳定下来。在高群书看来,演员演不好,更多是因为导演和制片人没有时间去磨演员,比如一部电视剧一天拍9页剧本,一大群人等着,即便演员演技很差,也没时间去管。而《风声》场景集中,相对单位时间就多。“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话剧演员的演技相对更好,因为排练时间长,可以反复磨。如果时间够,路上找一个路人,给我一个月,都能培养成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