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新玩法带来旅游新商机
本报评论员 金雨红
今日社评
只要用心发现开掘,就地过年同样具有无限的旅游商机。针对“微旅游”“微度假”等新产品、新玩法,有关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完善、创新监管方式,既要着眼于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切实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也要统筹协调交通、餐饮、文化等相关部门和行业资源供给,为文旅新产品、新玩法提供更有价值的管理和服务。
牛年春节假期已经过半。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春节前4天,国内景区门票预订量较上一周增长105%,全国有127个城市的景区门票预订量增长超过一倍。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景区门票预订量增长最高,杭州、北京、昆明成为景区门票预订量最高的城市。在中央和各地发出的就地过年倡议带动下,全国城市及城市周边景区出游需求强劲,门票、酒店预订量出现大幅增长。
与以往的异地“长线游”相比,今年春节假期消费者更青睐短期、周边出游方式,形容这类出游方式的“微旅游”“微度假”“微游”成为新鲜热词。逐渐流行的“微旅游”,不仅是指一段短暂的旅行,也可能是一段休闲放空的经历和感受。久居都市忙碌工作的人们换个环境,换个心情,不需要精心计划和安排,也可以休闲放松。
在今年“春节+防疫”的背景下,就地过年带火了微旅游市场需求,以本地游、城市游为依托,各种花样翻新的“微旅游”给今年春节的假日经济增添了亮色。很多有经验的旅行社都适时地推出了多种微旅游项目,亲子乐园、温泉养生、古镇祈福以及滑雪越野等成为出游热点。与去年春节因疫情突然袭来的退单、退团相比,今年同期旅游行业加快复苏,新亮点频出。
本地游升温,让留在工作地过年的务工人员有机会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根据这一特点,地方旅行社为消费者量身定做了多款特色旅游产品。如城市微游+徒步产品,通过慢行徒步有代表性的城市经典街道,加深对城市的了解和热爱,吸引了不少就地过年的游客热情参与。
今年春节,北京的街景喜气洋洋,年味儿十足。全市设置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景观小品近600处,较去年增加一倍,京城的大街小巷被22万件灯笼灯饰及各类装饰点亮,家门口就有喜庆的夜景看是过年的一大福利。考虑到今年留京过年人员大幅增加,有关部门单位精心准备,扮靓城市街巷,为引导市民群众在京过年营造了浓浓的年味儿,增添了喜庆祥和、平安团圆的节日气氛。
就地过年还催生了“宅旅游”等新玩法,即把宅家变成宅酒店,把逛街变成宅家逛,尤其是附带有温泉、滑雪、电竞、影音等服务的酒店民宿,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另外,有历史、有典故的老牌酒店满足了游客“住在故事里”的体验,而高端酒店推出景观房+特色餐厅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宅在酒店换一种生活方式,或与三两亲朋好友团聚在酒店是就地过年的“新玩法”。数据统计,杭州、重庆分列过年宅酒店消费热度全国前两名。
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虽然不能像以往一样组团出境、跨省长线长时间旅游,但只要用心发现开掘,就地过年同样具有无限的旅游商机,“微旅游”火爆就是生动的见证。凭借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本地游、城市游等微旅游内容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旅游行业要立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不断创造新的机遇和生长点,加速行业复苏并尽快步入稳健发展常态。
针对“微旅游”“微度假”等新产品、新玩法,有关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完善、创新监管方式,助力文旅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着眼于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努力防范各种问题和风险,切实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统筹协调交通、餐饮、文化等相关部门和行业资源供给,为“微旅游”“微度假”等新产品、新玩法提供更有价值的管理和服务,推动假期旅游业态和假日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