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再现历史:在黑夜中点燃可燎原的“火种”
中国网3月12日讯 《见字如面•初心季》上一期节目“信仰”,溯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本周《见字如面•初心季》第三期节目起名“火种”,将聚焦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根据地的建立,再现革命的“火种”如何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最终燃遍全中国的那段历史,周六21:20,黑龙江卫视和腾讯视频双平台上线。
一篇一线通讯:火种撒播全国革命势不可挡
1927年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国共合作破裂,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遭受重大损失。中国共产党顽强战斗,由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领导的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建立并扩大红色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很快,全国不少地方都相继开辟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初心获得了最初且普遍的实践机会。
1930年5月,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著名作家柔石亲历大会。会后,他为《萌芽》杂志读者撰写了著名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报道大会盛况。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一批,反映革命根据地红军和人民群众斗争生活与精神面貌的文字记录作品之一。
节目在舞台上还原了当年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召开的情景——尽管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下召开的会议,会场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却似乎丝毫未影响到参会青年代表们满怀希望与欣悦之情的精神面貌,他们于大会间歇,或站或坐地聚拢在一起,群情振奋地唱响了《国际歌》,气氛庄严而热烈。
“歌声恰似一朵五彩的美丽的云,用了‘共产主义’的大红色的帆篷,装载着我们到了自由、平等的无贫富、无阶级的乐园。”
演员宋洋身着一袭长衫出演青年柔石。他从历史中走来,穿行于与会代表中间,对会场进行直播报道。在详尽、生动、全景化的叙述,向观众生动展示了苏维埃根据地带给人们的希冀与新生。
在《一个伟大的印象》这篇报道的末尾,柔石昂扬地描述:“我们分散了,肩负着这些工农革命重大使命而分散了,向全国各处深入,向全国的工农深入,我们铁的拳头,都高举着猛烈的火把。”这无疑是对当时革命火种正向全国播撒,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那段历史的真实再现。
一张珍贵布告:印证红军汇聚民心
自打朱毛两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之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期。这让国民党反动派越来越坐卧不宁,千方百计地要把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火种,剿灭在萌芽之中。三番五次地派兵围剿,甚至动用两省或两省以上的反革命地方武装实施所谓的“会剿”。
为打破国民党武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兵“会剿”,避敌锋芒,保存实力,1928年初,由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地区,寻找着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机会。
一支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军队,怎么在新进入的区域跟当地人民进行沟通,说明自己的宗旨,能给大家带来哪些好处,如何动员和发动革命,无疑就是初心具体而生动的早期实践。
节目选用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份《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生动表现了党的初心实践——这份1929年8月,红四军在出击闽中,攻克福建省宁洋县城时,由毛泽东起草,由他和朱德联名签署,张贴在双洋太平桥廊木柱上的布告,采用了四言体句式,全文仅有368字,但文字精练,内容丰富,既讲清了党的土地政策——“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还宣扬了工人阶级的目标:“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又讲明了对工商业者的态度——“累进税法,最为适用,苛税苛捐,扫除干净”;更阐述了对少数民族的主张——“满蒙回藏,章程自定”……
节目还用戏剧演绎方式生动再现了当年红军为“扩红”的所做出的努力,写给绿林兄弟的公开信,以及小红军战士写的家书,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成长历程。
一封令人泪目的遗书:先烈所愿,今已实现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当年的革命火种,就是由无数先烈付出抛头颅、洒热血的代价,才得以保存下来并散播开去。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创办了全国六大苏区之一——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方志敏,便是其中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