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8日电(记者 任思雨)被年轻人追捧的音乐节,迎来大爆发了吗?
5月6日,大麦发布《2021五一档演出观察》,报告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线下专业演出超3800场,其中Livehouse、脱口秀、音乐节票房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较均超250%。
而在社交网络上,“秦昊看伊能静演出”、“王菲在草莓音乐节又把帽子蹦丢了”、“山东一男子音乐节穿防护服蹦迪”等话题先后登上热搜榜,原先被视为小众娱乐活动的音乐节,已开始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之一。
来源:微博截图。
音乐节成假日“新标配”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监测,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演出场次约1.4万场,演出票房收入8.6亿元,假期观演人次超过600万,其中旅游演艺观演人次占总数的40%以上,音乐节、演唱会观演人次占总数的12%。
从去年“十一”假期到今年的“五一”假期,音乐节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出行娱乐的热门项目。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超四成用户选择音乐节作为度假休闲首选,购买音乐节的用户里有六成用户选择跨城观演。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国潮音乐节、咪豆音乐节在多地开唱,崔健、朴树、许巍、新裤子、痛仰、王嘉尔等知名音乐人和乐队都在参演嘉宾之列。
2021北京草莓音乐节在北京世园公园举行。来源:视频截图。
乐迷们忙着音乐节“赶场”的同时,音乐人们更是忙着“分身”,根据五条人乐队的公开行程,四天内他们分别转场常州、上海、南京、北京参加音乐节,“演出就是我们的劳动”,他们在微博上感慨道。
大麦数据显示,五天小长假里全国共有56场音乐节,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37%,票房和观演人次同比2019年分别增加了252%、173%。
来源:大麦《2021五一档演出观察》。
总体来看,假期期间现场演出强势复苏,音乐类、剧场类、曲苑杂谈等各类演出供给丰富,票房增速明显,头部项目消费力强劲;以文带旅渐成趋势,地域消费偏好逐渐打破;市场消费结构趋于年轻化,尤其是00后的消费力明显提升。
家门口也能看音乐节?
从今年“五一”假期可以发现的另一个新变化是,音乐节正在大规模开拓“新领地”。
与2019年、2020年相比,今年音乐节可谓遍地开花,各大品牌音乐节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集中,更向山东滨州、江苏常州、河南焦作、海南万宁等二三线城市下沉。
来源:大麦网截图。
从行业角度来看,垂直类的音乐节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如湖南长沙YOLO音乐节和海南万宁日月湾M_DSK音乐节主打说唱音乐,成都战国迷笛音乐节主打重型音乐,海南小草莓亲子音乐节则主打亲子主题,为不同音乐偏好的用户提供了细分品类的音乐演出选择。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音乐节正在成为一些城市打造文旅品牌、为假日引流的“硬招牌”。大麦数据显示,“五一”长假期间,多场音乐节落地到旅游城市,如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常州新龙森林音乐节,万宁日月湾M_DSK音乐节、焦作云台山音乐节等等。
例如,今年“五一”期间受到欢迎的山东济南迷笛音乐节和滨州迷笛音乐节,背后就有当地政府在政策、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的大力支持。
据媒体报道,在滨州迷笛音乐节开始之前,当地仅用时20余天,就完成音乐节前期280余亩场地平整,18000平米的草皮铺设,7000余个停车位的规划,3000余米的围挡搭建、140余间卫生间的建设及露营、饮水区等各功能区的筹备建设;而为配合济南迷笛音乐节,济南地铁还将1、2、3号线运营时间延长至24点,并且在22点-24点之间将行车间隔调整为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