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自家谱墓志铭中发现先祖曾找到建文帝证据

时尚
时尚
2019-02-26 18:06
来源:互联网

戴壁城老人向现代快报记者出示《东山公墓志铭》,其中红线部分显示戴瑞珊曾找到了建文帝现代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戴壁城老人向现代快报记者出示《东山公墓志铭》,其中红线部分显示戴瑞珊曾找到了建文帝现代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建文帝画像

建文帝画像

《东山公墓志铭》(局部)

《东山公墓志铭》(局部)

  611年前,明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终于攻破南京,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数百年来,有关其出逃的传闻颇多,演变成为一桩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建文帝的命运,在史学界衍生出了4种说法:一说他死于战乱,一说他“出家为僧”,甚至有传说他流亡海外,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其踪迹……

  “我的祖先找到过建文帝!”近日,90岁的丹阳人戴壁城致电现代快报,称他近来研究家谱时有了意外发现—他的祖先、丹阳戴氏一个分支的始迁祖戴瑞珊,曾花30年时间寻遍万里,最终在一个叫“穹浪山”的地方找到了建文帝……

  这一发现是否能够破解数百年来争论不休的明朝第一悬案?现代快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现代快报记者 林清智 陈曦

  一篇“藏身”家谱的墓志铭

  戴壁城的发现要从一本家谱说起,这本家谱里记载了一篇明代的墓志铭。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接到报料后两赴戴壁城家中。

  戴壁城生于1923年10月,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丹阳支行行长,退休后,除了炒股,研究家谱成了他的一大爱好。

  今年10月中旬,戴壁城在阅读《丹阳家谱提要》时得知,有一本1936年重修的《云阳戴氏家乘》,被收藏于上海图书馆。“我小时候就知道家里有这本家谱,抗战时期我们全家逃出丹阳,这本家谱没有带走。”

  戴壁城立即让在上海工作的孙子去图书馆查找,“孙子打电话给我说,找到这本家谱了,而且在上面看到了我小时候的名字。”孙子替戴壁城复印了一本。11月中旬,戴壁城在琢磨家谱时发现了一篇墓志铭《东山公墓志铭》。

  现代快报记者在戴壁城家中看到了家谱的复印件。家谱共6卷,第一卷是“旧谱序跋”, 第二卷为传记、祭文,第三卷为“行序录”,第四为“世系图”, 第五卷第六卷为“世系表”。

  第一卷中收入了《康熙壬辰修谱序》《乾隆甲辰修谱序》《道光戌子修谱序》《光绪乙亥修谱序》等序文。戴氏家谱始修于清朝康熙年间,而收藏于上海图书馆的这一版是民国时重修的。

  这篇墓志铭是家谱第二卷的最后一篇文章,墓志铭是为戴家先祖戴瑞珊而写,共1400余字。

  家谱记载,戴瑞珊,字国珍,号东山。元代末年戴超从新安迁到浙江,他的孙子戴瑞珊在明初又迁到丹阳。戴瑞珊生于明洪武庚戌年六月十五日,死于明宣德壬子年十一月十八日,在世近63年。戴瑞珊是明洪武癸酉举人、甲戌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员外郎。建文帝在位期间,他当上四川提学副使。

  《东山公墓志铭》由戴瑞珊的好友王用宾所写。王用宾名王观,用宾是他的字。

  王观在戴瑞珊的墓志铭写到,“建文元年,靖难师起,朝廷拜李景隆为大将北伐,公上疏极言,景隆年少不知兵,北兵遒劲,不可轻敌,宜用老成者,持重坚守,挫其锐气,俟其怠归,尾而击之,可以制胜。”但当局未能采纳。

  建文三年,正当靖难之役激战的时候,戴瑞珊赴四川为官。

  墓志铭中王观写道,朱棣攻破南京,戴瑞珊得到消息后便散遣家眷,将妻子和两个儿子托付给了他,随后改名换姓,“微服去官,拟于吴楚之交觅一棲遁所”。

  戴瑞珊三十年追寻万里“始得见帝”?

  据该篇墓志铭记载,戴瑞珊在安徽得知建文帝未死,藏身于苏州史仲彬家,他渡江赶到苏州时,建文帝已离去。戴瑞珊再由吴楚经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寻找,跋涉数万里,终于在穹浪山见到建文帝。

  “殆三十年始得见帝穹浪山中,时公已病,帝见公憔悴,甚怜之,慰劳交至,命之亟归。公痛哭流涕,拜谓:臣受大恩,未曾以一死报国者,徒以陛下尚在,故不惮万里相从,今既得见天颜,愿誓死相随,不忍言去。固辞不获命,乃大哭,拜帝而归。归未期月,遂以病卒于家。”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墓志铭      建文帝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