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南联大校歌歌词的原创作者

时尚
时尚
2019-02-27 09:07
来源:互联网

——与翟志成先生商榷

 孟凡茂(1979自动化)

  2009年岳南先生发表《破解西南联大校歌悬案》(《博览群书》2009年第11期),认定冯友兰为歌词真正的作者,该文内容大多取材于台湾学者翟志成先生的《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作者考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集刊》2001年第12月号,以下简称《作者考辨》)。岳南先生称《作者考辨》的“结论一时成为定案,学术界莫可驳之”。现将《作者考辨》的结论抄录于此:“本文用了四万多字的篇幅,从正反两个方面层层加以考述和论证,从而推翻了黄延复、张源潜的结论,否定了大陆学界的定论,证明了冯友兰是西南联大校歌歌词的真正作者。相信日后即令有新材料面世,也只会加强本文的证明。或者,应当更保守或更保险地说,在没有更新的核心材料的出现足以否定本文立论之前,本文的结论,已经是整个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作者争论的定案了。”靠一人之力敢抗衡大陆学界,信逻辑推理能推翻物证考证,从这几句结论我们可感受到翟志成先生的勇气和自信。但是,《作者考辨》中核心材料的自我认定,论证方法的内在漏洞,直接影响了其所得结论正确性和可信性。本文想就史实重建、史料认定、论证方法三方面进行讨论。本文第一节根据史料对冯友兰所写歌词“西山苍苍”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测,从而说明冯友兰不可能是《满江红》歌词的原创作者。本文第二节和第三节讨论《作者考辨》使用的核心材料,即朱自清日记和冯友兰的交代材料,作为证据所存在的问题。第四节讨论《作者考辨》中的一些推论及论证方法上的问题。

一、冯友兰作“西山苍苍”歌词的写作时间的推测

  在西南联大校歌的创作阶段,作为校歌校训委员会主席的冯友兰写了一首歌词,抄录于此: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

  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

  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辰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收复失掉的家乡。

  下面讨论一下这首歌词的写作时间和校歌评选过程。

  1938年10月6日,校歌校训委员会组成,委员有冯友兰、朱自清、罗常培、罗庸、闻一多,冯友兰任主席。此后应有一次会议,以布置任务,谁拟校训,谁写校歌。据朱自清日记10月30日委员会开会,罗庸提交了词曲,委员会接受了罗庸写的歌词,对曲子不满意。下面工作是找人谱曲,或许冯友兰在这次会上就建议让沈有鼎谱曲,所以把歌词抄了去。11月24日委员会再次开会,确定了校训“刚健笃实”和校歌词《满江红》以及沈有鼎的曲谱。送交联大常委会的材料上都没有写作者的名字,如今,这些材料都成为历史档案。

  11月26日常务会开会确定校训,公布的校训是“刚毅坚卓”,只用了校歌校训委员会所拟校训中的一个字。看来常委们对校歌校训委员会的工作并不满意,常委会没有立即宣布校歌。冯友兰1968年回忆说,《满江红》提到常委会,有人觉得形式太旧,不像校歌的样子。对此作为委员会主席的冯友兰,自然要承担责任,应该就在此时冯友兰写了白话体诗“西山苍苍”。之后,朱自清建议让张清常谱曲,并把两份歌词寄去了,两份歌词上分别写有罗庸和冯友兰的名字。由于张清常更喜欢《满江红》,就只给《满江红》谱了曲,并于1938年年底寄回西南联大。

  等到校歌评审阶段,冯友兰请马约翰为“西山苍苍”谱了曲。同时将沈有鼎谱曲的《满江红》、张清常谱曲的《满江红》和马约翰谱曲的“西山苍苍”三份词谱油印成歌片,交试唱人员演唱。据现存的档案推测,两份《满江红》歌片作词均为罗庸、冯友兰,作曲分别为沈有鼎和张清常,“西山苍苍” 歌片作词冯友兰,作曲马约翰。1939年6月14日开会,这是一次评审会,除五位委员外,还请两位曲作者沈有鼎和马约翰以及外文系教授杨业治参加。可以推测,会议开始时,委员会主席冯友兰总结半年来的委员会工作,同时传达了联大常委对《满江红》的意见。听了试唱之后,委员会决定接受冯友兰的“西山苍苍”,但认为马约翰的谱子过于单调,遂请马约翰、杨业治和沈有鼎修改。可能到6月30日,谱子也没有改好,委员会再次开会,五位委员中有三位认为,张清常的曲谱更好,还说曲调比歌词更重要。最后,委员会决定用张清常的曲谱,也就等于接受了《满江红》。猜测一下,那三位委员是谁,应该是朱自清、闻一多和罗常培。罗庸写了《满江红》,不好表态,冯友兰知道常委们不喜欢《满江红》才写了“西山苍苍”,也不好表态。应该说,是张清常的曲谱最后挽救了歌词《满江红》,才被采纳为校歌。一周后的7月7日《云南日报》刊登了冯友兰的《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录作七七抗战二周年纪念》,该诗即改自“西山苍苍”。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西南联大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