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生动的事例,难道不能充分说明:我们才是南海诸群岛的主人吗?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葛江涛 | 北京报道
时间回到1976年,这一年的3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宝田与三名同事奔赴西沙。他们此行肩负着一项重要的科学考察任务:寻找南海诸岛归属中国的实物证据。
作为一次人文领域的科学考察,它不过是70年代中期开始的西沙、中沙考察的一个小小部分。同年8月,中国南海舰队成立西沙水警区,担负起西沙日常守备任务。
虽然此行出师不利,后来还摔裂了肋骨,但如今回想起这次航行,李宝田仍难掩兴奋:“想起来就很兴奋,如果再有机会,我肯定还会再去!”
以下,就是他所描述的西沙科考故事,以及那片迷人海域上的美丽岛屿。
魏司令员的故事
1976年3月,我们所历史地理组派出我和宋力夫、朱德祥及地貌室的朱振海4人,根据外交部及海司的要求,前往西沙群岛,寻找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实物证据。
我们于1976年3月上旬乘伊尔62飞机离开北京,从广州经水路和陆路,到南海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湛江办理了赴西沙群岛考察的手续后,乘小型飞机过琼州海峡到海口,又乘长途汽车到榆林,在大东海榆林海军基地招待所住下,等候乘船去西沙群岛。
在这里等候去西沙的时间较长,大约将近一周。突然我们接到基地办公室的通知,晚上魏司令员要接待我们。后来了解到:魏司令员时任正军级单位榆林海军基地的副司令员,这位抗日时期的老将军,亲自指挥了西沙海战,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小胜大、击沉南越伪军战舰一艘、击伤三艘、全部夺回西沙群岛的胜利。
当晚听魏司令员讲西沙海战的除我们四人外,有中科院植物园三位赴西沙采集植物标本的同志,还有正在拍摄电影《西沙儿女》剧组的全体成员,包括那时已是名演员的李秀明等。
魏司令员以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1974年1月18、19日,他指挥中国4艘最大只有570吨,小的才300吨,总共只有1760吨的军舰,面对南越从美国接收的“李常杰号”“陈平重号”“陈庆瑜号”等四艘驱逐舰和一艘“怒涛号”护卫舰,其中,最大的达1770吨,小的也有650吨,总吨位达6000多吨。我海军的四艘小舰艇在当地渔民驾驶的渔船支援下,对敌舰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战斗。
在战斗中,我274号舰政委冯松柏不幸中弹牺牲。389舰在战斗中,勇敢地冲到离敌护卫舰“怒涛号”只有10米外时,战士们冲上甲板,用冲锋枪和机枪向敌舰狂扫,并向敌舰投掷手榴弹。这不是海上的肉搏战吗!事后南越伪政权声称我们向他们发射了“门合式导弹”。
最终我舰上有18位勇士牺牲。在该舰被打坏的情形下,为避免沉没,冲到深航岛抢滩,保住了舰体的完整,但却将“怒涛号”护卫舰击沉。战斗的结果是我海军击沉南越海军护卫舰一艘,击伤驱逐舰三艘,击毙敌近百人。在抢占甘泉岛、金银岛过程中,俘虏了南越范文鸿少校等48人,其中还有美国驻岘港领事馆联络员科什。这是建国以来对外国海军进行的第一场海战,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从此,西沙群岛处在我国的完全控制之下,对我国开发建设南海诸岛提供了坚实基地,也为我国全面解决南海诸岛领土归属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听完魏司令员的报告,人人振奋,对我英雄的海军官兵充满崇高的敬意。有这样的海军,相信我们海洋事业的前景一定会无限光明。
出师不利
大约3月20日,接到通知,下午4点30分到码头乘船去西沙群岛。我们当然非常振奋,与我们同时乘船的除植物园3人、《西沙儿女》剧组成员外,可能还有其他单位的人。因这是一艘较大的登陆舰,是解放战争中缴获国民党海军的,船载有近10部汽车、建筑材料、木材、竹竿、摄影器材等等。
我们准时登船。登陆舰缓缓离开码头,离开港湾,向浩瀚的南海驶去。祖国南海真漂亮,那天万里无云,波平浪静,走过相当一段距离后,可见鲨鱼尾随舰船左右,偶尔还可见飞鱼跃出水面在空中飞驶近100米,人们感到兴奋愉快。
天渐渐黑了,海面已无景可看,我们就进入船舱准备休息。但我想初次有此经历的人,是无法入睡的。大约在午夜11点左右,见有水通过舱门进入我们住的船舱。我们住的船舱在甲板以下,我以为是海军战士爱清洁,正用水冲洗甲板,才有水流下来。不久,就听到笛声响起,住在舱里的战士纷纷拿起衣服,从舷梯出去了。我当时还叫大伙不要慌,等待领导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