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陶冠群 张丫
在“园林之城”苏州,拙政园、留园等闻名遐迩的古典园林里,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信步游赏,叹服于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趣,细细品读“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精妙。
千里之外之首都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中,有一个以苏州畅园为蓝本整体复建的畅园,它是该馆人气颇高的室内展园,以实景园林的形式向参观者们展现苏州园林造园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成就。
与苏州相隔万里的美国波特兰、加拿大温哥华、瑞士日内瓦等地,兰苏园、逸园、姑苏园等一批苏州园林落户他乡,让那些还没到过苏州的外国朋友知道了苏州园林的模样,引发他们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兴趣,成为长驻当地的“文化大使”。
古今中外,岁月在流逝,空间在转换,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核一脉相承,它的独特创造、鲜明特色和价值理念为越来越多人所关注,苏州园林的普遍价值和其承载的中华人文思想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得认可和重视。
近年来,我市创造性地开展了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管理工作,从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先后编制公布了三批《苏州园林名录》。今年2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实施意见》,将建设“百园之城”提高到历史高度,
强调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切实做好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大文章,充分彰显城市的厚重历史和江南特色,进一步焕发苏州园林的新活力,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组织开展的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建议名单公示结束,并将提交市政府审议。届时,累计会有超过100处园林列入名录保护体系,苏州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园之城”。
半个多世纪的求索,苏州园林走出一条科学保护的新路
苏州是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其历史之悠久、艺术之精湛、影响之深远,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州园林的恢复、保护和管理工作,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使一大批历经岁月变迁而损毁的古典园林得到保护、修复和提升。尤其是1997年和2000年,拙政园等9座苏州古典园林先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苏州园林走上国际舞台,纳入到国际化管理轨道,成为苏州的“城市名片”。
十多年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依法保护和管理。2005年,“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成立,对遗产园林的各基本要素进行日常监测,定期递交监测报告,为科学化管理苏州园林提供依据。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国际机构——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在地级市建立的国际机构。2009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又专门设置了“遗产监管处”,从而形成了从政府到主管局、再到各古典园林管理处三级联动、协作高效的全方位保护管理体系。我市园林部门建立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信息动态管理和监测预警系统》,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中国教科文全委会、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
去年9月在苏州召开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为苏州遗产保护经验点赞,称“园林之城”为世界遗产保护树立了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班德林表示:苏州园林不管是对苏州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苏州园林保护最好的地方不仅是园林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更多的是对园林价值、精神的保护,这个是最值得借鉴学习的“苏州经验”。
突出保护利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始终坚持“传统与创新发展并重、修复保护与活化利用并重、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并重”的基本原则,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实施意见》,不断强化园林的修复、管理和开放,以公布和保护名录为重点,大力推进“天堂苏州·百园之城”举措落地并取得实效,把园林保护利用作为文化惠民的实事项目,在保护城市遗产资源的同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