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 - 生平概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王宏信。1905年5月26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区项家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区、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6月,在麻城破寨岗指挥农民自卫军和上万农民抗击地主武装的进攻,激战三昼夜,毙俘敌3000余人。继又参加黄麻起义,任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队长、分队长。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大队党代表、支队长、团长。1931年2月,率第30团围攻坚固设防的豫南新集,采用坑道爆破法攻坚成功。同年3月指挥第30团在双桥镇战斗中担任主攻,是役歼国民党军第34师,活捉师长岳维峻。同年11月,任第四方面军第11师师长。黄安战役中,指挥3个团击溃敌3个旅的增援,保证了兄弟部队攻克黄安。后任第73师师长。
1932年10月,第四方面军主力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时,他指挥所部迭挫追堵之敌,挺进大巴山,抢占两河口,为四方面军打开入川门户。1933年7月任第31军军长。1934年任第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在参与指挥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之后,执行“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挥12个团在西线有力地抗击了敌军的进攻,后协助总指挥徐向前指挥全军发起反击,前后鏖战10个月,歼战8万余人,彻底挫败国民党军发动的“六路围攻”。1935年3月,参与指挥嘉陵江战役后参加长征。1936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第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1937年3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失败后,率小部队转入祁连山打游击,苦战三个月,部队被冲散,孤身辗转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6年参与指挥中原突围,率左路军进入武当山区,开辟鄂西北游击根据地,任鄂西北军区司令员、鄂豫军区司令员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指挥部队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任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致力于改善部队武器装备,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同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曾当选为中共第八至第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出版有《王树声军事文选》。
王树声 - 任职情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树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分队长、大队党代表,鄂豫游击区总预备队总指挥,红一军第一师支队长、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第十一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指挥,红九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嵩岳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
王树声 - 生平纪实1905年5月26日(农历四月二十三),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区项家冲。
1923年春,考入麻城高等小学,在校长、堂兄王幼安(又名宏文)的教育启发下,阅读进步书刊,加入该校马列主义研究会,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
1925年春,受聘在本乡教私塾。不久任乘马岗初等小学校长。
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乘马区农民协会组织部长,领导本地农民运动,并组织农民武装。
1927年初,任国民党麻城县党部委员,中共麻城县委委员,县防务委员会委员,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
1927年9月下旬,参与组织领导麻城“九月暴动”。11月13日,率部参加了黄麻起义。起义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任第二路军分队长。之后,参加木兰山游击斗争。
1928年1月,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4月,任工农革命军第7军第1队党代表,率队返回黄麻地区,参加开辟柴山堡根据地,实行边界武装割据。7月,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任第1大队(第91团)党代表。
1929年6月至12月,率部参加粉碎敌“罗(霖)、李(克帮)”和“徐(源泉)夏(斗寅)”的三次会剿。9月,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
1930年3月,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任特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