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蚂蚁金服旗下的相互保发布公告称,将于当日中午12时起正式调整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并更名“相互宝”。据悉,上述业务转变,不影响用户继续加入“相互宝”,对新老用户的保障也没有影响。同时,新的“相互宝”将不再对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信美方面也发表声明,承认了受到监管部门约谈。监管部门要求信美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为名销售团体重疾险,这被认为是此次产品调整的直接原因。
这次“相互保”转到“相互宝”,形式从保险产品转为网络互助,其本质不变,依旧是为用户提供健康风险保障,对用户体验没有任何影响,反而服务保障越来越好(公告称,下一年度用户分摊总金额188元封顶,如有超出将由蚂蚁金服承担,管理费从原来的10%下降到8%等等)。
“相互保”上线1个多月,已有2000万人加入,其迅速走红反映出当前国内的健康保障市场存在着巨大缺口,也反映出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和需求。它结合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进行经营模式创新,比如利用支付宝平台快速聚集同质风险人群,比如后付费模式的创新,比如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数据排查风控机制。尽管业内对“相互保”到底是否是保险存在争议,甚至有人说它四不像,但它依然受到了用户的热捧。正是因为它体现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理念,回归了保障本源。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国重疾患者人数、癌症患者人数高居全球榜首;我国老龄化速度、老龄化规模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这些问题不可能完全依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政策财政得到解决。当前,80后、90后群体虽然商业健康保险配置能力相对不足,但在健康与保障认知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商业健康保险的配置意愿相对更强 。而这部分人群正是支付宝的主要使用者,“相互保”(或“相互宝”)满足了年轻群体的健康保障需求。此外,相互保调研数据显示,在上千万用户中,62%的人是第一次参加健康保险,激发了民众对商业健康保障的意识,对公众风险保障意识具有良好的教育示范作用。“相互保”(或“相互宝”)通过“互联网+后付费分摊”的融合创新,大大降低了大病保障的门槛,丰富了消费者的保障选择,填补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缺口。
另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实际扶贫工作中的大难题,也是当前中国很多家庭最大的困扰。互联网技术创新普惠应用,为保障行业发展提供契机,亦可作为扶贫工作的实用工具之一。可以期待,“相互宝”在满足“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可以发挥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虽然依据国内现有保险法律框架静态看,很难明确它是否是一款保险产品,是非常遗憾的。同时也说明,亟须健全和完善现有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制定相应的经营规范,明确相互保险和网络互助的法律地位。
2014年以来,得益于自身的“公益性”和“低门槛”等鲜明特征,与相互保险模式类似的网络互助在诞生后得到了众多互联网用户的认可,发展很快。经过几年的发展,不断优胜劣汰,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资质以及偿付能力要求,其在可持续性、沉淀资金的管理及其归属等方面都存在潜在的风险。“相互保”的入局给行业带来了革新和竞争压力。
实际上,“相互保”升级,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标准。“相互宝”融入支付宝强大的品牌背书,以实名制为基础的信用风控、大数据同质风险甄别、区块链技术等,带动网络互助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近几年,网络互助平台不断壮大,用户对其接纳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很多年轻群体,更看重其互助公益的特点。“相互宝”转入网络互助行业,未来行业在服务品质上的竞争更为激烈,对整体行业发展会有促进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带动网络互助行业的规范发展,也是这个行业腾飞的契机。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相互保”这个产品引发的各种现象,实际上是一个缩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功。那就是,只有真正从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切实需求出发才能获得支持,才能取得成功;符合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举措、产品创新才有强大生命力。“相互保”借助了互联网平台和科技力量,通过引入信用机制等风险控制手段,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相互保”的展业费用也比较低,核灾定损准确度较高,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为会员提供更经济的保障服务。效率高、成本低、风险可控,将更多利益让渡给消费者,对打破现有落后、高消耗的业务模式,引领行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文/郭金龙(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