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郑义从鞍钢矿山技工学校毕业,成为鞍钢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眼前山铁矿的一名电机车司机。30年,在绵延不断的铁轨上追逐自己的梦想,终让郑义成为一名“领跑者”。“电机车司机可不是什么好干的活,艰苦又危险。”郑义刚上班时,有人这样告诫他。“干这行的确不容易,头顶是1500伏的高压线。长长的一组列车,由20多节车厢连在一起,特别是坡路和弯道,更加危险。为了更好地瞭望,还要把头探出去,不论风天雨天,严寒酷暑。”30年间,经粗略统计,郑义安全行车里程超过43万公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秘诀是不断学习。”郑义的父母都是鞍钢职工,父亲是一名蒸汽机车司机。从小在矿山“疯跑”的郑义,没少在父亲的“火车”上爬上爬下,为此还挨了不少打。但他就喜欢在车上的感觉,从小便埋下了“开火车”的梦想。中学毕业后,本已找到工作的他,听到鞍钢矿山技校招电机车司机的消息,当即报了名。正是这份“执念”,让郑义笃定前行。
随着矿山生产推进,眼前山铁矿采场进入深采高排阶段,铁路上行坡度大,曲线半径小,铁路生产严重受制于作业空间。列车重载上坡时,总会发生车轮原地打转、无法爬坡的“运缓”现象。为了找到应对“运缓”现象的办法,郑义坚持跟车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观察机车乘务人员操作过程中的每个动作,从中找出他们在操作上的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分析,郑义终于琢磨出一套防止重载机车在大坡道发生“运缓”现象的操作方法。经过不断完善,如今该操作法已全面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运缓”率下降了87%,机车故障率降低了67%,年创效54万元。
近年来,眼前山铁矿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由露天开采转为井下开采。这一转变,不仅带来生产工艺的改变,电机车运输路线和运距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的生产形势,郑义再次挑起大梁,成为该矿“郑义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12名技术状元和高技能人才汇聚一堂,围绕矿山的设备技术革新、节能降耗和降本增效等重点,积极开展创新创效、技术攻关等活动,变难题为课题,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针对ZG150-1500型机车故障直线上升,严重影响矿山运输生产,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郑义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开展攻关,采取“一车三研、二试一研,配齿齿轮装配法”的操作方法,使齿轮破损率下降了90%,减少机车故障54.7%,齿轮弛缓滚键破损故障从根本上得到了扼制。
追求卓越,不断向新目标挑战。近年来,郑义结合岗位实际不断创新,创造了5项矿级先进操作法,两项鞍钢级先进操作法,1项鞍钢级专有技术,3项国家专利,带领职工开展攻关和技术革新30余项。2017年,“郑义创新工作室”创效906万元,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在的班组也先后荣获眼前山铁矿样板班组、鞍钢矿业公司先进班组、鞍钢“五好班组”标杆、鞍钢“工人先锋号”、全国总工会标杆班组等殊荣。他本人也连续三届夺得鞍钢矿业公司电机车专业技术状元,并成为鞍钢矿业公司明星技术状元;获得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班组长、中央企业知识型员工等光荣称号。
鞍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程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