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在京召开的2018中国脑卒中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介绍,随着卒中防控工作网络和卒中中心建设推进,卒中急救能力在不断提高。在高级卒中中心,目前患者入院至溶栓时间已缩短至55分钟,20多个地市已发布卒中急救地图。
《2017年中国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为1242万,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病后存活人群中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为应对这一问题,我国已建成318家三级医院作为主体,1000多家二级医院和3000家社区医院、乡镇机构相协作的卒中防控工作网络,并基于该网络探索卒中中心建设。2017年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45家医院开设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并且已有20多个城市的“急救120”与医院的急诊绿色通道相衔接。高级卒中中心患者入院至溶栓时间从原来的两个小时缩短到55分钟,甚至已有医院缩短到20分钟。
王陇德介绍,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成立了国家卒中急救地图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卒中急救地图相关管理办法及指控标准。在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推动下,北京、苏州、沈阳、深圳等20多个地区完成并发布了卒中急救地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急救人员将患者就近送入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另外,卒中救治的相关适宜技术也在加快推广。可大幅减低病死率、残疾率的静脉溶栓技术2017年开展了20700例,较2016年增长9%。颈动脉狭窄是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2017年全国开展动脉狭窄手术3658例,较上年增长了15.7%。“下一步要健全地方网络,争取2020年前将相关适宜技术推广到县级综合医院。”王陇德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工作处处长巢葆华介绍,我国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已由试点阶段转向规范化建设阶段,截至2017年年底,已完成180家高级卒中中心,19家卒中防治中心的认证工作。今年3月,示范卒中防治中心的遴选论证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并确定7家高级卒中中心为国家卒中中心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