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晚,“两会聊天室”,王晓岳委员(左一)、王爱民代表(左二)共话优质医疗服务。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健 摄
主持人:孙敏坚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何金燕 施泉江
视频编导:龚文 摄像:陈萌 严若鹏 邹尚奇 后期:胡志丹
健康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中央和省委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了明显缓解。
随着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新的更高期盼。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省长许达哲对推进健康湖南建设也作出了新的部署。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1月26日,“两会聊天室”邀请两位代表委员,和大家一起互动聊天。
【代表委员名单】
王爱民 省人大代表、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
王晓岳 省政协委员、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研究所所长
【报告亮点】
所有县(市)实现二甲公立医院全覆盖,基本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
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障和支撑体系,建设智慧医院和基层远程诊室,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推动医联体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乡村卫生服务能力。
1
合理配置专家医生,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百姓点题: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在家门口能看好病,我们也不想去大医院挤。但问题是家门口的医生和大医院的医生还是不能比啊,这怎么解决?
王爱民:为什么大家宁可在大医院排长队,也不愿去家门口的基层医院呢?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并不信任。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先向基层倾斜,基层“缺医少药”的现状确实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和老百姓的需求还有差距。于是,这几年,医疗卫生部门又在大力推行“医联体”建设,直接把大医院的专家、教授送到乡镇卫生院甚至村卫生室、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让他们不出村也能享受省城专家的医疗服务。
一方面通过名医专家到家门口看病问诊来解决“燃眉之急”,一方面还要继续下更大气力培养基层医疗人才。既把专家请下来教本事,也把基层医务人员送上去学本领,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王晓岳:要重视“医联体”“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协同作战能力,合理配置专家医生,方便病人就近就医。可以探索试点将城市公立医院的门诊专家资源分成两部分,如主任医师留在城里的医院看诊,副主任医师轮流到相应的基层医院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坐诊。通过专家资源的下移实现服务重心的下沉,方便病人就近在基层医院就诊。基层医院有了副主任医师,病人就不必涌到大医院,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还要加大对基层医疗的宣传力度,在社会倡导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性就医观念。
2
医疗“黑科技”有望实现隔空诊断治疗
百姓点题:现在互联网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紧连在一起。此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要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我们对“互联网+医疗健康”还可以有哪些新期待?
王晓岳:现在,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许多医院的专家教授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比如,借助手机上的一些医疗服务类APP或公众号,在长沙开会的我就能和在岳阳的病人直接聊天问诊,非常方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可以通过远程B超、智能穿戴等各种医疗“黑科技”,隔空为你诊断、给你治病,有些小病小痛的诊疗甚至可以做到不出村、不出门。
还可以把“互联网+”与家门口的“家庭医生”联系起来,让经过专业培训的家庭医生承担专家远程会诊的“眼睛”和“手”,帮助病人进行更专业、更详细的问诊,提高专家远程会诊的精确程度。
王爱民:首先是要鼓励各级医疗机构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改造诊疗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政府应当加大投入,打造高效、管用的智慧医疗平台,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