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同学间的帮助哪些收费合理呢?主要还是看孩子金钱观,只要他们双方觉得公平就好,但还是需要保持一些超出金钱关系的友谊。
张旭玲老师说,金钱教育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难点,因为它们只有底线,就是说不能做什么是有标准的,比如,遵纪守法。而可以怎么做,有主流的标准,但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主流的金钱观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与家庭教育有关,也与时代背景有关,所以,现在的孩子可能与父母的金钱观就不太一样,在处理金钱与同学关系的问题上他们可能受同学的影响更大。
家庭金钱观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家长金钱观的直接传递,不需要刻意去教育。当发现孩子处理问题跟家长的观念差异比较大的时候,需要把握几点:一、不能触犯法律和道德,比如偷别人的东西、捡来的钱不还给同学、借钱不还、敲诈别人等等。二、相对公平的原则 ,不能趁人之危占便宜。三、对于弱势同学的帮助不要收钱,比如帮生病的同学做一些事。
孩子的金钱观还未完全形成,社会认知水平不足,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明确行为的边界:遵纪守法、有善良之心。
对于有些家长认为,会赚钱的孩子财商高,也不一定。财商是指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包括金钱观、财富知识、赚钱能力等。而“爱钱”是一种把钱放在重要位置的价值观,因此“爱钱”不等于“财商”高。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方财富网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