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及汉字艺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华夏文明的传承。这些汉字活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艺术语言和设计手法。
在我国辽阔而又厚重的土地上,孕育了完整的文化体系,从中衍生出的汉字艺术一脉相承,成为文化最合适的载体之一。基于汉字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作用,汉字艺术在时间、空间、文化等维度的适用性、包容性和聚集性使其历经千年演变、技术冲击而不荒废。跨入信息时代,可预见的是,汉字艺术还将呈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强大而又持久的生命力源于科技的进步、丰富的生活需求,以及传统与当代的紧密联系。我想强调传统不是局限于某一时间点的记忆或纪念品,而应该是和现代衔接起来的一条延续的文脉线。
字绘中国将技术、生活、过去、现在融入创意细节里,激活汉字艺术,从而赋予中国故事丰富的内涵,这正是源于对文化生命的认知。
新语境下将AR作为辅助,以视觉、听觉的方式让被静态展现的汉字艺术走向了动态应用,这是我们的一次大胆改变。比如《字绘上海》中收录的音频“侬好”,《字绘香港》中“一起布个阵呀”“劲Chur”“唔该”等,对应相关插画,一部手机就能生动再现上海话、粤语深入人心的腔调,让书“活”过来。
其次,汉字艺术来源于生活,为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而被创造、改变。常觉得帮人们找回文化、城市归属感,取决于挖掘和梳理阶段的耐心和匠心。尤其从字绘前到字绘中,如何建立“活着的城市专属文化符号”,成为我们的核心工作之一。团队都知道我一直坚持积累足够多的生活体验与素材后才开始创作,不管是饱经风霜的老建筑或恢宏的现代化建设,都让人充满期待。时代一直在快速向前,这也要求字“活”起来,持续不断地思考、创新、再设计。
经过长期的发展,汉字艺术早已不仅仅是用来记录的符号,其中更蕴含着每个时代的极致美学。“现代生活里的汉字,都是历史的伏笔”,为了更好地沟通过去与当下,我们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以探究汉字艺术,解读字绘形式的根源及其设计运用。从初期的上古字符、推动装饰艺术发展的陶文、具备语言记载和审美功能的甲骨文、文字艺术开端的金文,至亦书亦画的虫书、极具装饰意趣的错金银字、融合商业与艺术的招牌字、浓缩书法艺术的钱币字,以及字中有画的剪纸字、织绣字和年画字……这些字在时代功能的照见之下,以风格各异的线条交织呈现出连贯的艺术之美。未来我希望通过对这一领域更深入的研究,带给人们最鲜活的汉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