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远望系列故事①:深蓝寻梦,汽笛长鸣绘就通天坦途

时尚
时尚
2019-04-30 01:05
来源:互联网

  央广网4月29日消息(高超 亓创)中国航天“千人一面旗、万人一杆枪”,追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有一支队伍享有“天涯追踪、誉满神州”的美誉,他们与海为伴、向海而生,在波峰浪谷间追星揽箭,先后35次勇闯大洋,27次成功停靠外港,累计海上作业2812天,安全航行52万余海里,圆满完成远程运载火箭、风云、北斗、神舟、嫦娥等47次国家级重大科研试验任务——这就是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2号”。2005年1月13日,远望2号船被授予“功勋测量船”荣誉称号,这是党和国家给予远望人的至高荣誉。

功勋远望系列故事①:深蓝寻梦,汽笛长鸣绘就通天坦途

远望2号船举行下水仪式(资料图)

  从江滩芦苇荡走来,船行万里、挺进大洋,41年前,远望人以非凡勇气拉响了“走出国门”的第一声汽笛,向世界宣告中国海上测控力量的新担当。

  近代中国沉寂了几个世纪的大洋梦,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变得原来越清晰。

“远望”诞生

  一个划时代的决策,承载一个划时代的梦想,新中国的缔造者们把深邃的战略眼光投向太空。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决策:发展远程运载火箭和地球同步卫星。

  要把飞行器送到万里之外,仅靠我国本土测控网已不能满足飞行试验要求,必须放眼世界选定一个庞大的试验场。以酒泉发射场为圆心,以一万公里为半径,画个圆,最终为火箭锁定了一个理想落点:南太平洋。

  1965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13、14次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研制中国自己的航天远洋测量船”方案正式提上日程,并于1967年命名为“718工程”。

  党的一声召唤,远望儿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长江之滨。1975年4月8日,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筹建指挥部正式成立,8月初,指挥部谢玉明等11人赴江南厂参加测量船研制、建造、使用三结合工作。

功勋远望系列故事①:深蓝寻梦,汽笛长鸣绘就通天坦途

远望2号船下水(资料图)

  来到船厂,他们扑在建造一线,跟踪建设全过程,先后发现并解决测量船主锅炉质量不达标、动力装置分舱不合理、主体焊接合格率不高等百余项重大设备问题,并拟制呈报多份质量检验报告,他们还主动提出在主汽轮机装船前进行减速器海上低速磨合试验等多项申请,既保证机组质量又测定安全操纵管理数据,通过不懈努力,确保船舶建造各项指标始终达到合格标准。

  建造航天测量船迫在眉睫,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了社会物资匮乏、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薄弱等重重困难。1976年4月,在708所基本完成测量船船体设计出图的时候,江南厂已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于9月投料开工,仅用半年多时间,两艘万吨级巨轮就先后登上船台。

功勋远望系列故事①:深蓝寻梦,汽笛长鸣绘就通天坦途

远望2号船执行神舟4号任务(资料图)

  远望2号船由六大系统组成,装有2000多台常规机电设备和1000多台套精密机械、电子、光学、无线电测量设备,具有雷达、光学测量,微波、超短波综合遥测,实时数据处理、参数显示,远距离通信、数据传输,气象预测预报等多种功能,尤其是依靠我国自主力量研制成功一批高精度的测控设备,主要技术性能接近苏美70年代的水平。

  在全国十几个部委、24个省市、1180个单位共几十万人的通力合作下,代表我国造船、电子工业和航天事业发展水平的两艘测量船,于1977年8月、10月在江南造船厂先后建成下水。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横空出世,开启了远望人追梦深蓝的光辉篇章。

“远望”命名

  两艘“姊妹测量船”原定取名“东海号”、“北海号”,却发现与交通部远洋运输公司的船舶重名。

  当时钱学森、张爱萍都在上海,究竟叫什么名字好?钱学森首先想到了毛主席的一句诗,“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便提议说能不能叫“五洋九天”。咱们的测量船跟踪卫星就好比“九天揽月”,到大洋打捞数据舱,这不就是“五洋捉鳖”吗,所以一个叫“九天”、一个叫“五洋”,行不行?

  会场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有人认为,将来国家还要建造更多测量船,承担“九天揽月”重任,只是“捉鳖”就不大好听了。大家又陷入沉思。

  这时候,国防科工委主任张爱萍将军突然想起毛主席手书叶剑英元帅的一首诗:《远望》。

功勋远望系列故事①:深蓝寻梦,汽笛长鸣绘就通天坦途

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携手远航(资料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汽笛      长鸣      通天      坦途      寻梦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