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环翠楼 威海市图书馆 晶莹剔透的环翠楼分馆 竹岛分馆的孩子们 “好书之夜”上,陈玉生(左)朗诵《春江花月夜》
遥望297个台阶之上那赭红色古朴端庄的环翠楼,对这个城市顿生敬意。
它原是城墙上一个塔楼。1398年,明设威海卫,与天津卫、镇海卫、金山卫共同抵御倭寇。1403年威海卫修建卫所,不大,南北长870米,东西长632米,面积0.55平方公里,“一家做鱼半城腥”,有4个村庄,5000多人生活在城墙里。
80多年后,城墙垮塌。巡查海道副使赵鹤龄上疏请求动用泰山香钱数百金修复城墙,整顿军政。威海卫佥事王恺感念至极,捐出俸禄在城墙最高处修建两层小塔楼。因其西负苍山,东眺碧海,名“环翠”。
之后几废几建。2009年重建,将主体楼高提高到57.7米。
从一块渔耕地,到一座海防城,再到今天的洁净美丽、经济充满活力,环翠楼正是威海历史的缩影。
在环翠楼脚下的游客服务中心,我看到一座玲珑剔透的小巧城市书房——环翠楼分馆。刷身份证步入,左手是自助办图书证的智能机,右边是书架和柔软座椅。左边高几级的平台上,书架间有3张干净的桌子、一排靠椅。每逢周末,这里总是坐得满满的,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还有唱歌跳舞锻炼完的老人,坐下喝杯水,取一本书,歇歇腿脚。看累了,抬头就能看到玻璃墙外怡人的景色,别提多惬意了。
书房是各单位合作的产物——房屋设施由园林局提供,作为市图书馆分馆,图书通还通借,195平方米中藏书1.1万册,服务外聘。第一年财政拨款50万元装修,之后每年维护运营费10万到15万元。
整个威海,已建成城市书房27家,另有6家在建设中。
竹岛分馆的面积要大得多,445平方米,楼上楼下两层,馆藏图书1.7万册。威海市图书馆副馆长逯淑华介绍说,这是威海第一家城市书房,选址时考虑到邻近交通主干道青岛路,附近有商场、医院、银行、社区,属人员密集区。除了成年人,还能看到不少学生在这里读书做作业。一位上高三的姑娘告诉我:“要高考了,一个月只能来一次。不像初中的,每周都可以来。这里有种不一样的气氛。”或迟或早,他们会拿起书架上的书,开始自己的阅读生涯。
“那么,城市书房是威海开展全民阅读的支点了?”
“不。除公共图书馆及城市书房、共享书柜和流动图书车构成的网络之外,我们还建起了一支400人的阅读推广人队伍,”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美丽纠正我的说法,“经专家培训之后,他们下基层、进农村、到偏远地区,每年开办很多场活动,引领阅读风尚。
张美丽介绍,这个2017-2019年的3年工作计划今年会基本完成,然后进入完善阶段,比如城市书房的标准化、服务规范等等。我们还准备建设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云平台,将把读者需要的书免费送到离他最近的共享书柜。
4月20日的“书香威海·好书之夜”活动中,我们认识了那些阅读推广人。威海市委党校的王肖杰是“相约星期三读书沙龙”的创办人,12年来,沙龙举办了450期活动,参加者逾万人。当被主持人问到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笑着说:“谈不上坚持。办完一次,大家说,还不错,再来一次,再来一次,不知不觉就做了这么多期。读书可以提升认知,和谐人际关系,应该是和吃饭、呼吸一样自然的行为。”
《世界历史六千年》被评为2018年5月十大“中国好书”,作者是威海农业农村局的张禹。“我最初写这本书开始是由于困惑,后来是因为使命。我发现大部分全球史都是外国人写作的,他们以西方为中心,所以我决心写一本能体现中国史观的全球史。”
夺得第五季“中华好诗词”冠军,神采飞扬地参加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的毕凯,是来自威海供电公司的普通员工,抄写、背诵诗词渗透在他每一天的生活里。在“好书之夜”,他和3名中学生即兴表演飞花令,还推荐了袁行霈的《好诗不厌百回读》,认为该书语言亲切,旨趣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