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北京城夜空如洗、萬家燈火。記者們走出人民大會堂,都是感慨萬千。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關的所有活動,畫上了句號,一個圓滿的句號。整整7天,在高峰論壇的幾場大活動之外,習近平主席同40位外方領導人的每一個人,都進行了正式的會談會見。
日程緊湊到什麼地步呢?高峰論壇開幕式結束是中午,習主席直接到了友誼賓館,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圓桌峰會結束是傍晚時分,他從雁棲湖直接趕到人民大會堂,會見意大利總理孔特。
這份心意,讓中國的老友新朋十分感動。
廣交朋友
多邊外交舞台,也是雙邊外交的絕佳平台。
普京總統在開幕式上說了一句話,“中國以什麼樣的方式同其他國家相處,是有深遠意義的。”
這一點,想必他感同身受。“結交一言重,相期千裡至。”當年索契冬奧會,習主席一句“鄰居家辦喜事,我當然要來道賀”,見証了不一般的情誼。中國近幾年舉辦主場外交,普京總統幾乎逢請必到。
“每次見到您,我都願意深談,而每次都相談甚歡。我們非常信任和依靠中國朋友。”說這席話的是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他同習主席19次會面,這個數字放在國際社會也不多見。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談,納扎爾巴耶夫對習主席的領袖魅力深為贊嘆。
還有許多政要,也為中國,刷新了自己的出訪紀錄。
奧地利總理庫爾茨說,我就任總理一年來已三次訪華。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說得有點“拗口”,但很真誠:“中國是我執政以來唯一去過兩次的非洲以外的國家。”
捷克總統澤曼腿腳不便、拄著拐杖來的。他不僅去了雁棲湖的圓桌峰會,還到延慶參加了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習主席對他說,“這是你就任總統以來第五次訪華。”澤曼補充道,我沒有第二個那麼經常去的國家。
會見現場有個暖心的細節。5年前澤曼訪華時,帶來一棵蘋果樹苗。習主席這次特意將蘋果樹長勢喜人的照片拿給他看。
“高山一起爬,低谷一起下”“輕的一起拎,重的一起扛”……高峰論壇期間,習主席引用了一些諺語。中國言出必行的風范,國際社會有目共睹。外國政要怎麼來形容習主席的呢?我聽到最多的幾個詞是,平等尊重、重情重義、重信守諾、智慧擔當……中國“朋友圈”越來越大,和元首的個人魅力關系密切。換句話說,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意義舉足輕重。
高峰論壇期間,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發言,闡釋了“尊重”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他說,我們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那是因為,雖然我們是個小國家,中國是個大國,但我們感受到了尊重。
習主席曾經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解析外交的因果關系。話很朴實,但有著深刻洞察力。阿比總理發言時說,我們把中國看作自己的第二故鄉,“飲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為埃塞俄比亞的發展所作的貢獻。
“我親愛的大哥。”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的會見開場白與眾不同:“之所以這樣叫,是因為在我國最困難的時候,中國就像親人一樣給予我們最堅定的支持。我國人民非常尊重您,都認為您是我們的好朋友、老朋友。”
“中國走向強盛的過程中,誰是真正的朋友特別明顯。”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對“朋友”有自己的判斷視角。“我們對中國深信不疑,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中國值得信賴的朋友。”
“知乎”上曾有個問題,中國為什麼要廣交朋友?從習主席的外交思想中或許能找到答案。一方面,為中國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另一方面,“中國人民不僅要自己過上好日子,還追求天下大同”。
讀懂中國
看到“一帶一路”的進展,外媒評論稱:“遠遠超出了科幻作家的想象。”
很多外國領導人將“一帶一路”的成功,同中國發展奇跡放在一起去觀察。雙邊會見,他們有時先不去談雙邊關系,而是認真地向習主席請教中國的治理“秘訣”。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說得坦率,我來到中國,是因為我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國的理念和倡議,要借鑒思考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大概是近幾年外交場合提到次數最多的一本書了。它也被稱為“中國發展方向和道路指南”。肯尼亞總統肯雅塔看了斯瓦西裡語的版本:“我受益很多。”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迪拜酋長穆罕默德說:“習主席的思想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