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日本各制药企业将涉足使用智能手机的“数字治疗”业务。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14日报道,日本盐野义制药2019年内将在日本国内启动使用电子游戏APP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临床试验。大塚制药将把传感器与APP结合起来,提高抑郁症治疗药的效果。利用数字技术,能够高效推进成本达上千亿日元的新药开发,同时还能对抗后发药(新药专利到期后发售的与新药成分相同的药品)。
盐野义制药从开发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治疗用APP的美国企业Akili Interactive Labs处获得了在日本和台湾的独家开发和销售权。签订了根据销售额支付超过1亿美元授权费的合同,此外还将讨论向Akili出资。
该APP的特点是活用令儿童感觉亲切的电子游戏。患者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在游戏内躲避障碍物,对特定对象物做出反应,从而刺激大脑皮层的部位。据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者的大脑皮层功能会下降,通过游戏进行刺激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同时,还能结合儿童处理课题的能力调整游戏的难易度,提高治疗效果。
Akili在美国以348位8-12岁患者为对象实施了临床试验,确认注意力得到改善。该疗法正在申请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预计将于近期获批。
盐野义制药一直在自主开发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治疗药。该公司的社长手代木功认为,“如果能够与数字技术融合,将大幅提高现有药物的治疗效果”。
在日本国内,将从2019年开始启动APP的临床试验,力争作为医疗器械获得批准。如果获批后能够适用于医保,价格将与普通药物相仿,从而能够向医疗机构推销该APP。
涉足“数字治疗”的背景是全球的大型制药企业面临着共同的烦恼。新药开发成本迅速上涨,2015年之后新药开发投入1000亿日元以上费用也不稀奇。一方面,即使实现商品化,专利到期后,后发药上市,导致盈利性大幅降低。不少业内相关人士纷纷表示,“大型制药企业的业务模式迎来拐点”。
治疗用APP之所以备受期待,是因为有望成为打开这种僵局的关键所在。如果能把APP作为医疗器械销售,将成为制药企业新的收益源。把APP和现有药物打包销售,可以防止患者改为使用廉价的后发药。以盐野义制药为例,即使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治疗药的专利到期,也可能维持较高利润。
另外,还能把APP上患者的使用记录作为数据保存下来,掌握治疗内容与疗效的因果关系。活用数据的话,易于设定新药的销售目标和测定效果,抑制开发成本。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性较高。例如要治疗抑郁症,防止患者忘记服药及擅自停药十分重要。
大塚制药注意到这一点。该公司最早将于2019年,在美国投放内置传感器的抑郁症治疗药“Abilify MyCite”。药片在胃里融化后,传感器会发出信号,安装在患者腹部的传感器会接受信号,向APP传输服药时间,有助于患者遵从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
该公司还与美国初创企业Click Therapeutics开展合作。2019年内在美国启动APP的临床试验,通过该APP让患者记忆各种各样的面孔图像,锻炼短期记忆力,从而改善抑郁症的症状。如果步入正轨,还计划在日本应用。
在新药开发接连遭遇失败的痴呆症方面,也对APP抱有很高期待。大日本住友制药已着手开发缓解痴呆症带来的抑郁症状及幻觉的APP。
与全面动员生物和化学力量的新药开发不同,开发APP最低只需几亿日元。APP作为提高现有药物治疗效果和盈利性的“杀手锏”,预计进军该领域的制药企业将不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