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岫彬:航天事业需要文理并重的创新人才

时尚
时尚
2019-05-16 15:00
来源:互联网

周岫彬:航天事业需要文理并重的创新人才

金羊网  作者:李钢、陈倩、芦成鑫  2019-05-16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李钢 实习生 陈倩 芦成鑫

航天科技的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和国防力量,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航天大国之一,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独立发射唯一卫星,并且可以维护轨道的国家。那么,未来的中国航天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14日,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教授来到第61期珠江科学大讲堂,为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史及人才需求》讲座。

周岫彬:航天事业需要文理并重的创新人才

周岫彬博士做客珠江科学大讲堂

太空探索到了“航宇”阶段

周岫彬说,人类对于外太空的探索不断拓展,已经从航天、航空的概念引申到了航宇的概念。“航空一般指探索或者开展在20公里以下的空间里面开展活动,20公里到100公里叫临近空间,20公里以上以及临近空间以上的空间是航天要研究的航天活动范围。而钱学森把38000公里以外,太阳系以内统称为航天,38000公里以外叫升空,更深的空间,超越太阳系就不应该叫航天了,应该叫航宇。”

“航天不光要开展军事活动,不光要开展对太空的探索,还需要把航天技术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中,创造人类的美好生活。”周岫彬说,航天科技早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中。比如说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这些技术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通讯卫星就收不到国外的电视,没有导航卫星开车出去就找不到北,没有遥感卫星,也就无法预报天气。此外,航天科技人还在其他领域,像生物技术、农业等等领域有很多应用。

要去太空中寻找资源

人类之所以要探索太空,除了要寻找人类新的家园,也是为了能够从太空中寻找所需要的资源

太空中所具有的零重力、微重力、真空等特点,使得很多在地球上做不了的事情在太空中可以完成,譬如制药、新材料等。

太空中的辐射也是一种很有用的资源。周岫彬说,人类在地面收集太阳光和在太空收集太阳光的效果很不一样,有人设置了一个太阳光采集器“地球月亮”,“地球月亮”可以在夜晚的时候把太阳光折射地面,这样地面就不用发电取电了,路灯、照明系统的供电问题都可以解决。

人类甚至还想制造太阳,因为大气层遮蔽了很多阳光,因此在地外空间更容易获得这些资源。太空育种会长得很大,是因为受到了辐射的影响,然后产生了变异。

物质资源方面,太空中更是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仅仅目前就已经在月球上发现有大量的氦-3资源,氦-3是一种理想的核燃料。目前还发现一个小行星上大部分或者相当一部分的构成物质都是金子。

“因此现在的地外行星,小行星也好,行星也好,都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资源等待我们探索,这也是促成航天技术探索的原因。”

周岫彬:航天事业需要文理并重的创新人才

最早的火箭是中国人的“二踢脚”

最早的火箭是什么?其实就是中国人的“二踢脚”(爆竹)。周岫彬说,“二踢脚”的结构上是分为两层火药,然后点燃之后,两层火药依次爆炸,产生推力将爆竹送上天空。这和现代的火箭的原理一模一样。

而飞天第一人同样是中国人。美国有一个空气动力学专家叫郝伯特·基姆曾经在1945年出版一本书《火箭和喷气发电机》,他在书里面介绍,据他的考证认为,第一个试图坐上自己的火箭升空的人是明朝的“万户”,后来有人考证这个人叫陶成道,这是世界历史上飞天的第一人,但是当时的飞天结果并不好,“万户”升上天空就不见了,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则不得不提钱学森,由他主持了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人在1962年制造出的第一枚导弹叫“争气弹”,也就是后来的“东风一号”的前身。

从那时期到现在,中国的航天事业的进步非常巨大。目前在太空里面的卫星数量大约有1千个,中国有200多个,最多的是美国有600多个,目前排在世界第二位,第三位是俄罗斯。如今,北斗卫星三步走的战略即将实现,实现之后就可以替代GPS的功能。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中国      资源      太空      航天      周岫彬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