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们在“扎根树”下宣誓坚定卫国戍边信念。卢树军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23日电(刘小红)距离首都北京5000余公里,在祖国最西端,斯姆哈纳边防哨所每天送走祖国版图上最后一缕阳光,这就是著名的“西陲第一哨”。
前不久,记者在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某边防团采访,看到“西陲第一哨”的三棵树,听到它们的动人故事。
从团部出发,目之所及,山峦起伏,寸草不生。忽然山路回转,绿树成荫,杨柳婆娑。
“西陲第一哨”就这样给记者一个“绿色”的惊喜。
“这里海拔高,干旱少雨,寸草难生!”哨所所在边防连连长朱建全说,“多年来,哨所一茬茬官兵坚持种树,先后种活了白杨树、红柳树、梧桐树、胡杨树等树种,现在我们有2000多棵树啦!”
记者环顾四周,营区绿油油一片,好似生命禁区的“世外桃园”。
“但哨所里最有名的是‘三棵树’。”指导员杜麒麟接过话茬,“一棵象征忠诚戍边的‘扎根树’,两棵象征无私奉献的‘夫妻树’!”
连长朱建全刚从某号界碑带队巡逻归来,他和战士们来到营门外山坡下的一棵胡杨树前,整齐列队,向树敬了一个标准军礼。
“这就是‘扎根树’,像边防官兵一样,站在冰风雪雨中,迎晨曦送暮霭,伴繁星顶烈日,默默地守护着祖国边陲。”杜麒麟说,“哨所有个惯例:每次巡逻回来,都要在‘扎根树’前列队,以示忠诚戍边决心。”
记者目测这棵胡杨树,树冠高大,枝繁叶茂,树身要3人合抱才行。能在如此恶劣环境长这么粗确实不易。
50多年前,哨所首批官兵牵着3峰骆驼,带着一口铁锅走到这里,见到方圆惟一一棵树。
“树能活的地方,人就能活!”
于是,前辈们就把哨所建在了这里,从此,一代代官兵在这棵“扎根树”下扎了根。
“扎根树”映衬的是一茬茬戍边军人的火红丹心。官兵们常在“扎根树”下忆峥嵘岁月、寻英模足迹、话光荣传统。昔日的小树如今成大树,迎来一代又一代戍边人。
新排长刘杰毕业到哨所后,冬天头顶狂风暴雪,夏天满眼荒山戈壁,下山的念头日益强烈。
时任指导员给他讲戍边前辈“三峰骆驼一口铁锅、搭起地窖睡地窝”的创业史,在“扎根树”下和他谈心,刘杰最终选择了坚守。后来,他被提拔为连长。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没见过胡杨树的母亲,没打招呼来到哨所。站在“扎根树”下,看着伟岸挺拔的胡杨树,母亲拍拍儿子的肩膀,欣慰地笑了……
“扎根树”下,戍边人代代相传。原边防团作训股股长穆小虎,循着父亲的足迹入伍到哨所。常给父亲寄去自己与“扎根树”的合影,“我也会像父亲当年一样把根扎在边关。”如今,他不仅成长为营长,还被新疆军区表彰为“优秀参谋”。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