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局]南阳书记点赞的车,特朗普不制裁一下怎么说得过去?)
“水氢发动机在河南南阳市正式下线啦,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不是科幻玄学、也非天方夜谭,这句报道,昨天见诸《南阳日报》的头版头条:5月22日上午,河南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到氢能源汽车项目现场办公,为青年汽车集团研发的“水氢发动机”,也就是传说中“只需加水就能开车”的神器点赞。
如此“全球领先技术”一出,舆论自然报以热烈回应:水变油来水生氢?不用电解只管“吹”?网友纷纷表示,自己的理化常识受到了挑战,说不定只要手速够快,出刀也能把水分子里的氢氧原子砍开呢。
当然,随后的剧情大家也看到了——
中午时分,当地宣传部门回应媒体质疑时说,“正在开会,等统一口径后回复”,堪称最实诚的官方回应;会后,南阳市工信局果断把锅甩给了该报道记者,称项目“尚未认证验收,记者报道有误”;南阳市高新区,则否认了“水变氢”项目政府注资40亿,称当地政府“只有前期投入”。
前有“巴铁”闹剧,后有2017年新能源汽车骗补风波,再到此次“加水就能走”的神车;怎么说呢,车不好好整,天天就想整个大新闻。
5月23日《南阳日报》刊文《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
入场
“车顶安置一个蓄水箱,车内的特殊转换设置可以将水转换成为氢气,再输入氢燃料反应堆,产生电能,然后驱动车载电机和引擎,使得汽车行驶。”
这是制造出“水氢发动机”的公司——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青年汽车)官网上对水氢燃料车技术的介绍。
这家公司的技术人员说,水氢燃料车的最大秘密,也是最大科技成果,是一种“特殊催化剂”。在这种“特殊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轻松转换成氢气,最终实现不加油、不充电、只加水,续航里程就能超过500公里,轿车可达1000公里的惊人表现。
听起来很神,不过专家听了却直摇头。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对媒体表示,“水变氢”必须要有外部的能量才能有动力,否则就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道理很简单:水本身并不含有能量,如果要将水分解成氢气,必须有外部能量,比如最简单的电分解水产生氢——但前提是得有电,不是光把催化剂扔进去就行。
对于青年汽车声称的“特殊催化剂”,陈全世说,这种物质并非什么催化剂,而是一种高质量的可燃固体物质,类似于炸药,内部含有大量能量。类似实验目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根本无法形成量产,因为该工艺还牵扯到环保、安全等问题。
相对于学界专家的质疑,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的信心则要充分得多。今天,他对媒体回复说,这个技术是成熟的,肯定不是瞎编的,外界对新事物一时不接受也是正常的。
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到氢能源汽车项目现场办公
氢能
岛妹也在两个月前说过一件事: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了要“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换言之,包括氢能源在内的新能源,是国家重视的新领域。由是观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趋之若鹜,也合逻辑。
的确,氢能的燃烧产物洁净、不产生温室气体的环保性与可再生性,加上储存和转换其他清洁能源的枢纽能力、热值高效,已使它稳坐“新世纪重磅二次能源”的位置。
《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要达到10000辆,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而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创造2.5万亿美元市场价值,氢能汽车将占全世界车辆的20%-25%。
理想再丰满,也得有坚实的技术作支撑。
目前,在氢燃料汽车的产业链中,包括制氢、储氢、加氢、氢能应用四个环节。通常意义下,企业与研究人员的重点技术攻关,会落于“制氢”环节。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跟岛妹介绍,现在中国已经有工业制氢、工业副产物制氢、生物质制氢等多种方法,其中工业制氢量已达2500万吨/年,可养活约1亿辆燃料电池乘用车。
规模很大,但是环境代价也不小。
大家高中课本都学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可成水,水裂解可以产生氢”。用水制氢,是最理想的“零排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