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高新區集聚創新資源(經濟發展亮點多韌性足)

时尚
时尚
2019-06-20 16:00
来源:互联网

  從2003年到2018年的15年時間裡,科技發展資金增長了33倍﹔2018年年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8%……蘇州高新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用人才和技術為產業賦能﹔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依托大院大所,聚集新興產業﹔從企業需求出發打造服務鏈,建立日趨完善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隨著產業鏈與創新鏈交織促進,蘇州高新區正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江蘇蘇州高新區,從2003年到2018年的15年時間裡,科技發展資金增長了33倍。2018年年底,蘇州高新區各類科技領軍人才超1000人次,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112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8%。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6億元,工業總產值3500億元,各項發展指標在國家級高新區中名列前茅。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吳新明說,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近年來蘇州高新區把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作為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全力以赴打造創新高地。

  補齊短板 建起人才技術聚寶盆

  一款超分辨光學顯微鏡,分辨率比現有光學顯微鏡提高了5倍,可觀察到大小隻有發絲千分之一的細胞內部活體運動。前不久,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醫工所”)的這一重大研發突破,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還讓我國擁有了自主生產超一流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能力。

  這個重大項目成功的背后,是蘇州高新區走出的一條創新鏈與產業鏈交織促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蘇州高新區開發建設之初,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佔較大比重,幾乎沒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教資源嚴重不足,一度成為阻礙高新區創新發展的一大瓶頸。

  如何補齊這一短板?蘇州高新區想到的出路,是引進大院大所,建起人才與技術的“聚寶盆”,為產業鏈發展創造新動能。

  2012年11月成立的蘇州醫工所,就是這一思路落地的成果之一。蘇州醫工所圍繞醫用光學技術、醫學檢驗技術等研究方向設立了9個研究室,採用“人才+科技+產業+資本+市場”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為當地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累計吸引超過100家科研院所、研發機構和技術中心進駐,大院大所強大的帶動力和輻射效應,推動區域創新裂變式發展。

  “大院大所為地方發展注入了強心劑,將加快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吳新明說。

  覆蓋全面 搭建產業服務平台

  雖然大院大所數量越來越多,但新的難題也接踵而來:科技資源與地方經濟結合不緊密﹔創新型領軍企業數量不多,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偏小……面對這些難題,蘇州高新區又開始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

  “引進一個大院大所,意味著培養起一個新興產業。”中科院蘇州地理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周成虎院士說,中科院蘇州地理信息與文化科技產業基地於2013年落戶高新區,短短6年間,已吸引數十家相關的研究機構和眾多技術轉化企業落戶。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年產值30億元,成為我國地理信息與文化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基地。

  對於蘇州高新區而言,僅依靠院所平台和企業自身運作顯然不夠,還要搭建覆蓋全產業鏈的服務平台。

  5月17日,江蘇省醫療器械可用性測試平台在蘇州高新區啟用,可開展涉及交互設計、人機交互等多個測試,改變了國內醫療器械產品的可用性測試隻能在境外進行的狀況。“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平台來測試優化產品,節約研發成本。”蘇州長光華醫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吉弘說。

  在蘇州高新區,類似的產業服務平台還有很多。“公司要迅速成長,光靠科研院所的力量還不夠,比如我們需要原材料、設備工藝等可用性測試平台,這樣有利於提高設備產品質量並快速普及產品。”廖吉弘告訴記者。

  保駕護航 完善科技服務體系

  一個科技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種種難題:技術突破了,產品化需要資金,錢從哪裡來?產品出來了,如何避免被仿制?

  蘇州聚元微電子公司由於研發投入大,一度出現資金問題。困難之際,公司通過蘇州高新區推出的“高新貸”獲得了500萬元貸款。“在企業最難的時候,高新區雪中送炭。”公司負責人韓興成說。

  為破解融資難問題,蘇州高新區建立了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等科技金融平台,推動資金與科技型、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無縫對接。今年以來,高新區推出“科技成果轉化貸”,首批5家企業共獲授信5500萬元﹔整合成立國有金融企業蘇州金合盛控股有限公司,累計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285億元,發放科技貸款150億元。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   亮點      多韌      性足      發展      蘇州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