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3日電(池夢蕊)6月19日,北京大學中國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研究中心與上海法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倡導並舉辦了主題為“公司法律合規部的全球化進程”的閉門會活動。北京大學中國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蔣大興教授、中國法學會商法研究會會長趙旭東教授、哈佛大學崔鳳鳴教授等學者以及諸多世界500強企業、國有企業和中國民營企業的法務總監受邀參加了本次活動,各位嘉賓就“公司法律合規部的全球化進程”這個主題進行了生動全面深刻的分享與探討。
談到舉辦這次活動的初衷,蔣大興教授提到:“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用法律的邏輯思考法務,很少用商業、管理甚至政治等跨界的邏輯理解法務的價值和存在意義,法學院也是在這樣的假設中對學生進行法教義學訓練的——法務是企業內部的事情,律師從事企業法務,就是為了掙錢。但是今天我們可能越來越感覺到這種認識的膚淺,尤其是,中興通訊、華為以及更多其他中國企業在全球的競爭遭遇,使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企業法務不僅僅是一種‘私人部門’或者‘商業部門’的行動,它甚至也可能是一種國家的力量。”
90年代初,中國的公司逐步在海外設立一些簡單運營機構,比如代表處,相對比較簡單。那個時候的法律合規更多是國際貿易下的適用。但隨著發展,中國企業要面臨全球化運營,那中國公司法律合規部如何全球化運營呢?
遠大集團法律安全管理總部法務總裁史迎春從全球化視野下法律合規部的定位啟蒙、法律合規部演繹初探、如何成為具有全球化視野法務三個方面,講述了中國公司法律合規部全球化進程的初步實踐經驗。
他表示,中國公司海外運營面臨的挑戰包括法律契約環境的差異、商業運作模式的差異以及政治因素的考量等。全球化視野法律合規風控能力的初建需要經歷以下四個步驟:第一步是收集風控信息。海外公司治理結構和國內完全不一樣,海外監管多是長臂管轄,企業信息收集是風控管理的前提,避免經驗主義的風控失誤。第二步是經營異常上報。充分利用海外企業現有法務,定期上報經營異常。透明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種監督。第三步是法律問題研究。通過海外企業遇到的問題,牽連學習,嚴格法務先檢索再尋求外部律師驗証。第四步是平等討論融合。法律問題研究結果確認后,與海外企業法務平等溝通討論,達成一致,互相賦能。法律合規部必須要有自己的方法論,要努力促成非標准化工作向標准化工作的轉化,力爭做到以20%的精力去處理80%的標准事務,而集中80%的精力去研究處理剩下的20%非標准的事件。
東旭集團總裁助理兼首席投資法務官蘇度以“國際化法務人才的自我修煉”為題,就如何提升商業敏銳度、溝通技巧、談判技巧這三個最重要的“軟實力”進行了分享,並就中國企業境外收購中的法律風險防范同與會人員進行了互動交流。
蘇度指出,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公司法務首先不僅要有法律思維,也要有商業思維。公司法務需要熟悉業務和行業,以達成商業目的為核心,同時關注成本控制。其次,公司法務要重視溝通技巧,在向決策層匯報工作時,要長短適度,避免使用晦澀的專業用語,同時要提供可選擇的解決方案。公司法務不僅是公司律師,更是公司決策層值得信賴的顧問。最后,公司法務要提高談判技巧,在談判之前需要了解談判對手的文化背景及風格,在談判過程中可以使用分化對方團隊、白臉-黑臉策略、利用時間壓力等多種談判技巧,努力促成商業談判,成為公司的價值創造者。
針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到海外投資,蘇度就境外收購的六個階段(即交易前期接觸、簽署意向書、法律盡調、起草和談判交易合同、交割及投后整合)中可能遇到的風險以及如何防范同與會人員進行了交流。大家一致認為在中國企業“走出去”、國際化的進程中,公司法務必須成為風險管理的掌舵者。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