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明浩、李鲲
“每平方米少交400多元,我们在北辰区一个百万平方米的项目,一下子就节约了4亿多元!”说起减税降费带来的获得感,绿地集团京津冀事业部负责人潘伟以实例为证,账算得很清楚。
今年1月起,天津在其出台的“民营经济19条”中全面取消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仅此一项,全年预计减少政府性基金收入149亿元。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天津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公开表示,不含“营改增”减税,也不含增值税减税和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天津2017年、2018年、2019年共计为企业减税降费1057亿元,其中天津“自选动作”623亿元。
事实上,对正处在滚石上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的天津来说,减税降费意味着更大的压力。2017年、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0.4%、8.8%,促就业、稳增长、保民生,政府可腾挪的余地变小。然而,减财政收入、加市场活力,减企业负担,加发展质量——将减税降费“自我加压”到千亿元规模,天津有着自己“两减”换“两加”的算式。
2017年,天津向企业免征耕地开垦费、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等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2018年成为全国较早实现地方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的省份;2019年起,天津又对若干政府性基金项目,以及地方制定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予以免征。
经过几年来对各项收费的“自我开刀”,天津非税收入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比例,已经从2016年的40.4%下降到2018年的22.8%,2019年预计还将进一步下降。
天津市财政局副局长吴丽祥说,坚决推动减税降费,改变了各级政府部门过去“需不需要都列入预算”的思维定式,集中财力保民生、保重点,“财政减收背后,是企业利润的增长和营商环境的优化。”
今年1至5月,天津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13.9%,同比增长2.7%,一般公共财政收入996亿元,同比增长0.5%。
在政府用“自我减收”置换市场活力的同时,天津的企业也不断卸下“包袱”,迈向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总部位于天津的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将从减税降费的“让利”中获益1000多万元。公司财务经理马迅说:“研发能力是我们公司的命脉,中央和天津的‘减负礼包’,让我们得以把更多的钱花在刀刃上,今年打算新招100名中高端技术人才。”
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胡晓霞也说,2019年,公司计划利用减免的400多万元税费修缮一下企业厂房,提升硬件质量,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减税降费办公室副主任魏峥说,包括2018年减免政策在2019年的翘尾部分,今年1至4月,天津已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共计108亿元,其中仅增值税税率下调一项新政策便减税30.4亿元,“不仅是减轻钱的负担,税管员主动上门服务,同时力推网上办税,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在减负的同时优化制度设计,这是天津本轮减税降费的一大特点。仍以全面取消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为例,除了减少有关企业收费,天津更以此为契机,建立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用地代征制度,将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土地整理,避免了配套建设不确定、配套用地拆迁滞后等带来的问题。
“土地开发建设与配套设施同步推进,减少了企业代征土地时与百姓直接接触协调的困难,着实减轻了企业压力,增加了市场信心。”潘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