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华大使做客人民网 贾文婷摄影
从1973年作为新中国首批公派留学生赴日算起,程永华大使在日本学习和工作超过30年,在外交官职业生涯中,他亲历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变迁。
自2010年2月担任驻日大使以来,程永华任职超过9年,成为任期最长的驻日大使。近日,程永华做客人民网,讲述外交舞台台前幕后故事,畅谈中日关系现状与未来。
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日求学
1973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批赴日留学生,程永华亲历了中日刚实现邦交正常化,当时日本整体气氛高涨,对中国也很友好。“我们几个留学生走到哪都受到欢迎,此后日本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都保持着相当的对华好感度。”
程永华毕业后直接在使馆工作,1978年他在使馆和其他两位同事作为身边联络员,一起参与接待邓小平同志访日工作。程永华回忆,“当时小平同志讲来日本有三个目的,第一是交换条约批准书;第二,对日本老朋友所作的努力表示感谢;第三,寻找‘长生不老药’。小平同志当时专门有一个解释,所谓长生不老药 ‘就是为寻求日本丰富的发展经验而来’。”
访日期间,邓小平还专门乘坐了新干线列车。在飞驰的列车上,陪同人员问邓小平的感受,他爽快地回答说,“速度快,就像后边有人推着似的。”“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邓小平还参观了日产汽车、松下等3家工厂。他在参观过程中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次访日,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
程永华说,“当时的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正在思考中国下一步怎么办,他在日本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1978年10月小平同志访日,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舆论普遍认为这有很重要的关系。”
中日关系保持改善向好的势头
“当前的中日关系,应该说保持着改善向好的势头”,程永华评价。担任中国驻日本大使九年零三个月期间,程永华经历了中日关系一个又一个困难。如果按粗线条来计算,他赴任大使前三分之二的时间,中日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甚至可以说是疾风暴雨,当时被称为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局面、最困难时期。程永华说,“我们作为一线外交官,在第一线,要坚定地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央的决策、方针、政策,来坚持中国的立场、原则。同时,要在一线了解信息、分析动向,向中央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供中央决策。”
在领导人指明方向、引领之下,经过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和安倍首相多次会晤,两国外交当局多次密集磋商,推动中日关系发展前行。程永华认为,“2016年开始,中日关系基本走上一个积极互动,同时逐渐改善向好的势头。”
程永华说,“2018年李克强总理5月份访问日本,日本安倍首相10月份访问中国,时隔八年实现了两国总理的相互访问。在这过程中,双方又同时为中日两国的各领域合作作了一系列工作。在这两次访问当中,两国政府间签订了22个协议,民间签订了52个协议。我们期待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习近平主席此次赴日参加大阪G20峰会,能推动中日关系迈上新台阶。”
亲历日本3.11大地震 不辱使命经受住考验
在担任驻日大使期间,最令程永华印象深刻的就是发生在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然是历历在目,他说,“大地震实际上是三灾并发,不仅发生了9级地震,还有海啸,当时海啸逆河而上,越往里走浪越高,最高处达到海拔38米多,海岸边上的浪有十四五米。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的核泄露事故。每一个灾害都是世界顶级灾害,而且是三灾并发。如何应对极大考验着驻外外交人员的勇气。”
程永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在地震发生半小时以内,使馆就组建临时指挥部,那时余震摇得很厉害,站都站不住。全馆进入应急状态,24小时轮流值班,全馆同志打破处室职能分工,组建六个小组,了解灾情,掌握第一手情况,投入最大人力救助中国公民。我们接到了许多国内打来,希望查找自己的儿女、亲属以及灾区的一些中国公民提出要求救助等各方的电话。根据我们的统计,当时岩手、宫城、福岛、茨城四个重灾区里面有三万二千中国同胞。为了保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安全,使馆从当天晚上开始派出前线工作组,第一站先去仙台,300公里的路开了足足19个小时。在路网被破坏、险情不断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外交官,自己开车进灾区救助中国同胞。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协同驻新潟总领馆,动员旅游大巴车开进灾区,一避难点一个避难点地去救助,包括核泄露的危险地区在内,共救出7千多名中国公民。我们又和国内联系,动用民航加班机,协助9千多名中国公民临时撤离回国。对整个使馆来说这是一个重大考验,我们也经受住了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