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核心区主体工程建设完成,进入竣工验收阶段。今年9月底,大兴国际机场将通航。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场?6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京冀交界处的这座新机场的航站楼,一探究竟。
6月25日无人机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西塔台和航站楼。 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走进航站楼,只见8个巨大牵牛花形状的白色支柱向上伸展,一个比体育馆还大的值机区域铺陈开来。
支柱顶部布满花瓣形状的玻璃,阳光经过滤后洒射进来,温暖舒适,并不刺眼。支柱顶部和层式建筑构成的航站楼核心区外,5条指廊犹如巨型“溪谷”向外延伸。指廊中的一座座椭圆形的商业建筑,犹如一个个太空木屋。整个建筑体现了现代设计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
2010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向全世界征集方案时,法国巴黎机场集团建筑设计公司与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联合交出的放射状航站楼设计方案让人眼前一亮。从中心向外放射出五条指廊,成为大兴机场的雏形。由于其天马行空的设计,该方案迅速走红,有人称其为“海星”。最终,该方案定名为“凤凰展翅”。
在同体量的建筑中,这样的设计还未曾出现过。航站楼核心区包括地下两层、地上五层,面积达18万平方米,支撑它的只有8根立柱,因造型得名“C型柱”。它们如同花朵一般,上宽下窄,从地面“生长”到屋顶。底部最窄处只有3米,顶端最大跨度达23米,能够形成一个面积约800平方米的镂空。阳光从此散落下来,通透、灵动之感顿生。天窗四周亦是花朵形状,与立柱造型融为一体。
从高处看,指廊就像一个个峡谷,航站楼核心区则成为一个天然的观景平台,俯瞰指廊里的光影变幻。航站楼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体量相当于首都机场三个航站楼的总和,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
出色的设计变成现实并非易事。
6月25日无人机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局部。 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航站楼屋面网架重量超过3万吨,跨度达180米,最高和最低点起伏高差约30米。纵横交错的屋面网架上有1.23万个球节点,6.3万根钢管的总长度接近500公里。这样结构复杂的屋顶施工,支撑、安装、提升,每个环节都十分复杂。
“分区施工,分区卸载,总体合龙”成为施工的最终方案。施工方根据中央天窗和条形天窗造型,把整个屋顶分割成6个区域,对不同分区、部位采用原位拼装、分块提升、累计提升等方法,共完成了26次单元分块提升、13块单元原位拼装、31次小合龙、7次卸载、1次大合龙。数字三维仿真模拟等多项新技术的采用,保证了工程质量。钢结构成功封顶时,误差控制在两毫米之内,19万余米的焊缝一次合格率达100%。
整个航站楼一共使用了12800块玻璃,其中屋顶就使用了8000多块。由于流线曲面构造,8000多块玻璃没有一样的。玻璃采用节能型玻璃,在12时到14时可以阻挡60%的热辐射;在光线不强的时候,它们也不影响自然光线照射进来,保证航站楼核心区70%的区域有日光照射。
“航站楼里的装饰面板都是漫反射板。”工作人员介绍,航站楼已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和节能建筑三A级设计认证,全场建筑100%满足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节能的奥秘就在这些装饰板上。
航站楼对能源控制和利用的要求很高,如果采用普通装饰板,就需要吊装很多灯具,而漫反射板对一般灯光的反射率可以达到95%。地面灯光打到漫反射板上再反射下来,就能达到传统灯具的照明效果。这样,只要地面有灯光,屋顶就能亮堂堂。既节约了能源,且后期维护也更方便。
在航站楼里,漫反射板的用量达到14万块。这也是重大工程的装饰材料中首次大规模采用该材料。
节能也体现在地面系统的管理、使用方面。当某个区域有人时,灯光、电梯、空调就会自动运行,没人的时候就会停止运行。航站楼核心区3000盏LED节能灯,每一盏都能根据人的需求调控亮度和开关情况。(记者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