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在6月30日举行的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软件产业领域已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的良好发展态势,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幻,软件产业开放发展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我国软件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正在步入加速迭代、群体突破的关键时期,迎来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的新阶段。”谢少锋说。
国际合作活跃
近年来,我国软件业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政策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1-5月我国软件业实现出口达到187亿美元,同比增长5.5%。谢少锋表示,我国软件业将继续加大对外开放,愿意与世界各国一起推动软件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交流和软件产业成果的互惠与共享。
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18年,国外软件企业在华收入约1946亿美元。正是在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国外软件企业在中国取得了快速发展,也对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国软件产业领域已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的良好发展态势。据介绍,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开源生态建设,是国际开源生态的重要贡献者。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平台上有超过3000个来自中国的开源项目,在云计算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3个开源项目中,贡献前5名的企业里均有2家以上中国企业。
“软件定义”特征明显
无处不在的软件正在定义整个世界,软件经历了从硬件的附属品到独立产品继而走向服务化网络化,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从全球软件产业发展趋势看,“软件定义”正驱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
在互联网领域,软件定义网络优化了传统的网络架构甚至通信产业;在大数据领域,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分析挖掘、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到数据流通等都是基于软件定义的平台实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算法、开源框架、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均基于软件定义平台。
软件产业云化、平台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凸显,软件产品和服务向基于云计算方向发展,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相互渗透,向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产业模式从传统“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
软件创新引擎作用凸显
我国软件业规模快速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8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逐年增长,且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上。截止至2018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7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达到了63061亿元,同比增长14.2%。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18年行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了8079亿元,同比增长9.7%;行业人均创造业务收入98.06万元,同比增长9.6%,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进入2019年年1-5月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6298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5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4.3%,增速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但较4月回落1.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达到3228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比1-4月回升1.8个百分点。2019年1-5月全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8.2%,同比略低0.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比例为31∶55∶14,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7.6%。龙头骨干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9.6%,销售利润率为9.2%,全行业正逐步形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
软件定义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软件创新引擎作用凸显。目前,我国软件信息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至46.8%,全国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3.7%、24.7%和7.6%。
谢少锋表示,工信部将加强产业战略引领,营造有利于软件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重大应用,充分发挥重要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带动牵引作用,引导产用联合攻关、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