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诗蔷 北京报道
7月22日,首批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的25家科创板公司,将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首批尝鲜者背后,隐藏的则引人关注。、股权投资机构、产业引导基金等等,众多参与者同场竞技。
数据显示,共有42家上市公司是科创板25家首批企业的概念股;而截至2019年5月底,在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提交上市申请的113家科技创新企业中,得到股权投资的企业数量达到92家,占比达81.4%。
“我们有三个项目是首批发行的,另外还有几个项目在审核阶段。”7月18日,北京某引导基金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话语间难掩激动。
事实上,科创板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机构的投资方向,在首批25家公司初次亮相的关口,其市场表现备受期待。潜在的效应刺激下,受益者渐次浮水。
受益者大数据
根据梳理,25家首批科创板企业中,虹软科技(688088.SH)背后涉及的公司最多,共有(600290.SH)、海澜之家(600398.SH)、(601688.SH)、财通证券(601108.SH)、东方证券(600958.SH)、(002063.SZ)、通鼎互联(002491.SZ)、(002274.SZ)、(601238.SH)9家。
此外,睿创微纳(688002.SH)、容百科技(688005.SH)、中国通号(688009.SH)、天宜上佳(688033.SH)4家科创板公司背后均有5只A股影子股,数量是第二多的。
整体来看,42只A股科创板影子股中,(600895.SH)、(600635.SH)、华林证券(002945.SZ)、粤电力A(000539.SZ)、(000027.SZ)、(600030.SH)6家上市公司均涉及2家或2家以上科创板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上市公司影子股的参与路径很多都是通过参股私募股权或者产业基金,从而实现间接持股科创板上市企业。
譬如,上市公司(600157.SH)通过三峡金石(武汉)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股铂力特(688333.SH);通鼎互联则通过深圳市华泰瑞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参股虹软科技。
“公司持股比例比较小,这是个好消息,希望可以增加收益。不过目前企业还未正式上市,还需要市场检验。”北京某上市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公司间接持股了一家首批科创板公司。
不少上市公司也对参与科创企业表现出热情,在互动平台上,多家上市公司均回应称确认持有拟在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股权,亦有上市公司因被传为影子股而股价涨停。
相较而言,作为科创企业背后的主要出资方,各类股权投资机构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基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共有523家在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了89家已申请科创板上市企业(截至今年5月末)。其中,有442家管理人投资了1家科技创新企业,占所有管理人数量的84.5%,有61家管理人投资了2家科技创新企业,占比11.7%,只有1家管理人投资科技创新企业达到8家。
平均来看,每家管理人投资了1.2家科技创新企业;每家科技创新企业获得了5.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支持。
在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中,就有深创投、松禾资本、云锋基金、三峡资本、元禾控股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当然,科创板企业实控人则是造富效应最大的受益者。在17位个人控制的首批科创板企业中,实控人按发行价计算的持股市值最高的就超过80亿元。
投资机构积极储备项目
面对着一夜暴富的巨大吸引力,更多机构也摩拳擦掌。
“公司主要投硬科技企业,但是偏早期,符合直接申报科创板要求的企业比较少。我们针对天使和早期融资,坚持科技成果转化逻辑,目前项目里主要都是A股,也希望未来会有科创板IPO企业。”某国资背景科技创投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科创板的消息一出来,很多企业都来找我们,说法都是公司要上科创板了,各方面都不错,市场一片火热。但其实市场火起来之后公司想投资的也不一定能投进去,不过科创板的推出拓宽了资本市场的退出渠道,这是利好。”北京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人士表示。
针对投资策略,该人士则提及,“之后的投资战略调整肯定会更关注科创板相关企业,我们认为一个重点行业就是生物医药。相较之前,我们在这个行业的投资偏谨慎,但有了科创板通道,现在可能会更激进一些。”
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5月末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92家科技创新企业中,最为集中的行业为计算机运用,共有20家,占比21.7%;其次为资本品,共19家,占比20.7%;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半导体、电信业务及通信设备行业共20家,合计占比21.7%。
不过,目前市场上谨慎的声音也仍然存在。不仅仅是市场被炒热之后的“涨价”,此外,对于机构来说,投资的期限越长压力越大,他们需要对目前的市场情况有所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