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题: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学有所教”篇
新华社记者
【引言】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
教育,关系每个孩子的前途,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教育事业。一次次寄语激扬青春梦想,一声声问候温暖教育希望。他关心一件件教育“小事”,推动“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愿景早日成为现实。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新华社记者在回访中看到一个个令人振奋的画面——学有所教的逐步实现,正在为中华大地每一个孩子插上翅膀,让他们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故事一】“云端”的孩子不再发愁“上学路”
这是四川省昭觉县的瓦吾小学(5月2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坐落在海拔2700米的高山上,四川省昭觉县的瓦吾小学终年云雾缭绕,被称作“云端小学”。
11岁的男孩阿作伍勒即将在这里升入五年级。每一个和他一样生活在大凉山的彝族孩子都知道,在遥远的北京,有位慈祥的习爷爷牵挂着自己。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深入四川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看望贫困群众。他为小女孩吉好有果唱出的《国旗国旗真美丽》热情鼓掌,关切地询问村民“孩子有没有学上”。
在这片被悬崖峭壁围绕的土地上,曾有数以百计不通公路、几乎与世隔绝的“悬崖村”,孩子们求学之路异常艰辛。4年前,当阿作伍勒刚入学时,“云端小学”还不通公路。年纪小小的他,需要沿着陡峭的山路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4公里以外的学校。
年迈的奶奶双目失明,常常在家流着泪、揪着心,生怕他出意外。
这些年,一切正在悄然改变。
瓦吾小学教师曲比史古(右一)在给五年级学生上数学课(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15年,从昭觉县城通往瓦吾小学的水泥路修通,阿作伍勒上学时间缩短了一半;2017年,新校舍落成,孩子们搬进了明亮安全的教室;需要深一脚浅一脚、挨家挨户找回辍学放牛娃的校长,现在有了247名学生;开齐了所有小学课程,“云端”上的孩子还组建起校园足球队……
曾经被层层山峦阻挡的教育之光,照耀着幼小的心灵,孕育着无边的梦想。
就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彝族群众半年后,沿着校门口的路,阿作伍勒第一次离开家乡、坐着动车来到南京参加足球友谊赛。他的家族里,从未有人走得这样远。
“等我长大,要去很多很多地方,和不同的对手比赛!我想赢!”阿作伍勒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
【记者手记】
“扶贫必扶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
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
补齐短板,还清“欠账”,千千万万个“云端小学”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故事二】老区教师合力托举“起跑线”
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合唱社团的学生在进行合唱(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参加培训、检修教学用具、准备秋季学期课程……炎炎夏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的老师们并没有因为暑假到来而停止忙碌。米黄色的教学楼上,红色大字“托起明天的太阳”格外醒目。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教职工,并关切地询问教师待遇如何。老师们至今记得他当时殷切的嘱托:“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回首过去的4年,37岁的语文老师张燕感慨,自己的教学环境已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