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撤离中国内幕:香港人和台湾人太多(2)
时间:2019-06-01 12: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刘华(化名)曾在亚马逊总部和中国工作超过六年,在他看来,所谓的“UI”失败说完全是工程师思维的认识产物,从互联网运营的角度看,一套核心架构和多套本土化子系统其实可以算亚马逊的优势。 刘华告诉商业街探案:“能把底层数据打通,做到全球服务共享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儿,目前也只有亚马逊、谷歌和脸书可以做到,国内互联网公司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底层数据打通,实现服务的共享和通用化。”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亚马逊这套系统可以挖掘的独特优秀体验太多了,比如亚马逊中国在海外购上的体验就非常好,这也是目前亚马逊中国唯二拿得出手的业务之一,但遗憾的是,亚马逊在2014年年底才试行海外购,其时前有聚美优品、蜜芽宝贝这类垂直电商创业,后有网易考拉(2015年上线)围堵,阿里就不用说了,2007就开始布局海淘平台。 刘华告诉商业街探案,他和前同事经常讨论亚马逊中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结论是,什么UI体验不好,第三方卖家管理不好,是不是经常促销……都不是核心问题,而核心问题只有两个: 要么战略有问题; 要么执行有问题; 不存在第三种问题。 亚马逊在战略和执行出现了双重失误。 刘华认为,亚马逊在战略层面的错误其实就一个:低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和中国对手的强大。 刘华在和商业街探案交流的时候说:“人其实就是这样,事后看觉得什么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儿,比如BAT好像生来就是这么强大。但是你把时钟拨回到15年前看呢?你敢相信QQ能打败MSN吗?你敢相信外国的IT和互联网公司有一天全面在中国被本土企业打垮吗?” 他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感受:“阿里巴巴在1999年就成立了,但是直到2014年在美国上市,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最大IPO交易时,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同事才反应过来,阿里原来这么厉害了!算是局内人的我们都到了这个时候才受到触动,你能指望远在美国的贝佐斯有多感同身受呢?” 从结果看,在中国有无数信徒(比如美团的王兴)的贝佐斯对中国市场实在过于傲慢了,他上一次有据可查的中国行还是在2007年,亚马逊收购卓越的三年后,来的目的是“看看员工,感谢他们。” 贝佐斯在当时傲娇的说:“三年前当时他们不需要我,不用我,其次这次来他们也不需要我,我不用来。”
王汉华那七年:无功即过 2007年,贝佐斯在解释自己为何“收购后三年才到访亚马逊中国”时,有提到:“对业务满意,如果王总一直这个表现,那我的工作可以交给他做了。”他所谓的“王总”是王汉华,从2005年4月到2012年11月,一直担任亚马逊中国区总裁,可以说完整主导了卓越亚马逊到亚马逊中国的去“卓越化”过程。 刘华对商业街探案表达了一个观点:公司是领导者性格的外在化表现。王汉华本人的性格打法以及他执掌亚马逊中国那七年的经历,可以说是解释亚马逊在中国执行力问题的钥匙。 商业街探案记者曾多次采访王汉华,其中印象颇深,直到今天仍然历历在目的场面是在王汉华从亚马逊中国离职后,在网络营销公司好耶担任CEO的履新发布会,记者当时比较隐晦地问了他一个关于亚马逊中国的问题,大意是在亚马逊中国的工作经历有没有什么遗憾。 王汉华当时的回答里有这么一句:“挺感谢你,其实你的问题算是给我留了面。” 这句回答在当时让记者有点吃惊: 第一,他很坦诚,对自己领导亚马逊中国的业绩是有数的,他自己也不觉得算成功; 第二,面对一个有点砸场子的问题,他足够克制、礼貌,没表现出一点攻击性。 但是也在意料之中。王汉华是典型的文科高材生,在华东师范获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又在美国拿到教育心理学的博士学位。记者过去几次采访王汉华,他不像很多外企职业经理人一样满嘴娴熟的公关套话,但也不会放猛料,总之大概有点温吞水的感觉。 有亚马逊中国员工这么评价王汉华:"不太发火”。 (责任编辑:admin) |
